正文 < 教育事业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来源:中学生百科书库 类别:

为一大事来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3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 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 "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 给家里用? " 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 "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 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 "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俯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 "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

1939年7月,中国正是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在普修课外,为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开设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社会、自然、舞蹈等课,培育人才.这个学校办得有声有色,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专门人才.当时政治形势紧张,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把学校办下去,陶行知经常要为募集资金四处奔波,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艰苦。

盛夏的一天,学生高缨听说书店到了一些好书,想去看看.可是自己不认识路,就想请陶行知陪他一起去.他来到先生窗前,那情景使他吃了一惊: 先生打着赤膊,脸上、身上流淌着汗水,正在伏案疾书.高缨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来意告诉先生,没想到陶行知很快地回答: "现在不成."高缨失望了,他很奇怪,先生平时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也最愿意帮助人,今天是怎么啦? 陶行知好像看出了他的疑惑,手指着晾在窗外的衬衫说: "我很高兴陪你去书店,可是我的衬衫还没有干.过一个小时你再来,好吗? "高缨望着那还在滴水的白衬衫,心想: 先生找借口吧? 他说了一句"那就算了",不高兴地回去了。

过了一个小时,陶行知穿着还没干透的白衬衫,笑嘻嘻地来找高缨.高缨还躺在床上生闷气呢,见了先生,忙起身一起上街.后来,高缨还是想不通,就去问副校长马侣贤.马先生说: "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个名人,可是有谁知道,他为了你们这些孩子,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坚持办学,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裤子都送到当铺去了,换来的几文钱解决了一天的菜金.夏天,他只有一件像样的衬衫,这也不稀奇呀! "高缨听着马先生的话,眼圈红了,他的耳边又响起了陶先生上课时讲过的话: "为了劳苦大众,我们吃草也干;为了受苦小孩,我们要饭也干! "他的眼前出现了陶先生和同学们一起喝稀饭,鼓励大家"勒紧裤带共度难关"的情景,他仿佛明白了: 为了办学,先生舍得一切。

下页:拜人民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