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哲学天地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来源:中华百科书库 类别: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作为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此外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和科学等社会观点和学说.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腐朽反动的思想和理论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进步的思想和理论对社会发展则起促进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既与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又避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也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人们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说明什么样的劳动者,采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作用于什么样的劳动对象来进行生产;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说明劳动者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下,在什么样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什么样的分配关系中来进行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既统一又斗争,构成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进而引起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革.这种变革是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人类社会依次出现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正是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的必然结果。

下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