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夹脊穴
(jiá jǐ)(《素问·刺疟》)
〖类属〗背部奇穴(Ex-B)。
〖位置〗位于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左右两侧共34穴。
〖解剖〗在横突间韧带和肌肉中,因位置不同,涉及的肌肉也不同。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
〖取穴方法〗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斜刺,针尖偏向脊柱进针1.5~2.5寸,或平刺,由上向下透穴进针2~3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舒筋活络,调理气血。
〖主治疾病〗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胸1~胸3治疗上肢疾患;胸1~胸8治疗胸廓及胸腔内脏疾患;胸6~腰5治疗腹腔内脏疾患;胸11~腰5治疗腰骶疾患;腰2~腰5治疗下肢疾患。
〖配伍应用〗
霍乱转筋:配十王穴(《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小儿痿痹:配风池穴、大杼穴、阳陵穴(《常见疾病针灸治疗便览》)。
崩漏:夹脊(11~21椎)、血海穴、膈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太白穴、肝俞穴、阳白穴、心俞穴、百会穴、关元穴、独阴穴、八髎穴(《针灸学》)。
〖附录〗别名:华佗夹脊穴、佗脊穴、脊旁穴、侠脊穴、挟脊穴、华佗穴。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穴位图解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中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