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
王连《神农本草经》,支连《药性论》。 [考证]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 (今四川省巫山县) 川谷及蜀郡 (今四川省雅安境内) 、太 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新修本草》载:“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 珠,疗痢大善。今澧州 (今湖南澧县) 者更胜。”《本草纲目》载:“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 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据产地、药物形状 及性味来看,《本草纲目》所载前一种即今之“味连”,原植物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后一种即今之“雅连”,原植物为三角叶 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而《新修本草》所云产江东,节如连珠者即华东一带所产的“土黄连”,其原植物为短萼黄连 C.chinensis Franch.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连,今用川产,其江西山中所产者,谓之土黄 连。”从其附图的叶形可以确定为短萼黄连。
[药材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ench.、三角叶黄连C.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 习称为“味连”、“雅连”、“云连”。
[药材性状]
1.味连 根茎多分枝,常3-5枝成束,形如倒鸡爪,习称“鸡爪黄连”,或10数个分枝集结成簇,每分枝稍弯曲,长3-10cm,直径3- 8mm;表面黄褐色,微有光泽,外皮剥落处显红棕色,膨大结节处有较密的环纹,着生多数坚硬弯曲的须根或须根断痕,上部多残留褐 色鳞叶;顶端有芽痕,环节明显,有时残留长不过1.5cm的叶柄;中段有细瘦光滑的地下茎杆,习称“过桥”或“过江枝”,长1-4cm。 质坚实,折断面不平整,木部金黄色,射线有裂隙,皮部及髓部红黄色,偶有空心。气微,味极苦。
2.雅连 根茎多单枝或有2分枝,单枝稍弯曲,粗壮,长5-10cm,直径0.3-⒈2cm;过桥较长。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深黄色,髓部多 裂隙。
3.云连 根茎多为单枝,稍弯曲,较细小,长2-5,直径2-4mm;节间明显,呈连珠状;表面棕黄色,少有过桥。质轻,易折断。
饮片性状: 黄连为不规则薄片,直径3-8mm,表面皮部棕色至暗棕色,木部金黄色或橙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有时中 空;周边暗黄色,粗糙,有细小须根。质坚脆,气微,味极苦。
酒黄连,形如黄连片,表面木部棕黄色,偶见焦斑,周边棕褐色,具炒香气而略带酒香。 姜黄连形如黄连片,表面木部棕黄色,周边棕色,有姜的辛辣味。 萸黄连形如黄连片,表面木部棕黄色,周边棕色,有吴茱萸的辛辣味。[成品规格]
1、味连 一等:多聚集成簇,形如倒鸡爪或单枝,肥壮坚实,间有过桥,长不超过2cm,无1.5cm以下碎节,味极苦。二等:较瘦小, 有过桥,间有碎节。
2、雅连 一等:单枝圆柱形,条肥壮,过桥少,长不得超过2.5cm,无碎节、毛须、焦枯。二等:较瘦小,过桥较多,间有碎节、毛 须、焦枯。
3、云连 一等:单枝圆柱形,条粗壮,质坚实,直径在0.3cm以上,无毛须、过桥。二等:较瘦小,间有过桥,直径0.3cm以下。
[显微特征]
1.黄连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宽;石细胞 (hl-zz1,hl-zz1a) 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维管束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韧 皮部外侧有纤维束 (hl-zz2) ,常伴有少量石细胞。木质部均木化,射线宽窄不一;髓由薄壁细胞组成。
2.三角叶黄连: 皮层、髓部均有石细胞。
3.云连: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黄连粉末
1.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类圆形或类多角形,可见层纹,孔沟明显。
2.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可见纹孔。
3.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 壁微波状弯曲, 或呈连珠状增厚。
· 下页:黄连中成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