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菊花的鉴别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药别名]

甘菊、真菊《抱朴子》,金精《玉函方》,金蕊《本草纲目》,家菊《群芳谱》,馒头菊、簪头菊《医林纂要·药性》,甜菊花《随息 居饮食谱》,药菊《河北药材》。

[考证]

菊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上品。《本草经集注》云:“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一种青茎 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其华正相似,唯以甘苦别之尔。南阳郦县最多。今近道处处有,取种之便得。又 有白菊,茎叶都相似,唯花白,五月取。”所述味甘之菊花和白菊即今之药用菊花。《本草衍义》云:“菊花,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 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本草纲目》曰:“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其茎有株蔓 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 辩,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菊谱所载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矣。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 其花细碎,品不甚高。蕊如蜂巢,中有细子,亦可擦种。”李时珍所言菊花由野生变家种,栽种过程中又培育出形态各异的品种等是十 分科学的,其中有药用的,也有观赏的。

[药材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及其变型的头状花序。

[药材性状]

1. 亳菊:头状花序圆锥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外被柔毛,边缘膜质。舌状花数层,位 于外围,花冠长约18cm,宽约3mm,类白色;筒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被舌状花所隐藏,淡黄色,每花基部具一膜质鳞片。体 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2. 滁菊:花头较小,直径1-1.5cm。舌状花长约1.5cm,宽约3mm,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筒状花大多隐藏,基部鳞片不显著。质柔 软。气香幽郁。

3. 贡菊:花头直径1.5-2.5cm。舌状花长1-1.2cm,宽约2mm,白色,边缘多内卷成细筒样;筒状花少,外露,基部鳞片甚少。

4. 杭菊:花头较大而扁,直径2.5-4cm。舌状花较疏少而宽,长约2.2cm,宽约6mm,类白色、黄色或淡棕黄色;筒状花多,外露,基 部鳞片不显著,质柔润。

[成品规格]

1. 亳菊 一等:呈圆盘或扁扇形。花朵大、瓣密、肥厚、不露心,花瓣白色·近基部微带红色。体轻,质柔软,无散朵、枝叶。二等:花 朵中大,色微红,近基部微带红色,余同一等。三等:花朵小,色黄或暗。间有散朵,叶梗不超过5%,余同二等。

2. 滁菊 一等:呈绒球状或圆形 (多为头花) ,朵大、色粉白、花心较大、黄色。质柔。不散瓣,无枝叶。二等:呈绒球状圆形 (即二 水花) ,色粉白。朵均匀,余同一等。三等:呈绒球状,朵小,色次 (即尾花) 。间有散瓣、并条,余同一等。

3. 贡菊 一等:花头较小,圆形,花瓣密,白色。花蒂绿色,花心小,淡黄色,均匀不散朵,体轻,质柔软。二等:花心淡黄色,朵欠 均匀,余同一等。三等:花头小,朵不均匀,间有散瓣,余厢一等。

4. 杭白菊 一等:蒸花呈压缩状。朵大肥厚,玉白色。花心较大,黄色,无霜打花、浦汤花、生花枝叶。二等:花朵厚,较小,余同一 等。三等:花朵小,间有不严重的霜打花和浦汤花,余同一等。

5. 药菊 (怀萄、川菊) 一等:呈圆盘或扁扇形。朵大、瓣长、肥厚。花黄白色,间有淡红岜棕红色。质忪而柔。无散朵、枝叶、杂 质。二等:朵较瘦小,色较暗,间有散朵,余同一等。 菊花出口以杭菊为主,分甲、乙两级。



 · 下页:桔梗治病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