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桑寄生的鉴别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药别名]

桃树寄生《圣惠方》,苦楝寄生《本草求原》,广寄生《中药志》,相思树寄生、槐花寄生《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梧州寄生茶《实 用中草药彩色图集》,寄生茶 (广西) ,松树寄生 (海南) 。

[考证]

桑寄生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桑上寄生”,列入上品。《名医别录》云:“一名茑,生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 叶,阴干。”《新修本草》载:“此多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 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而厚;晚茎粗短。江南人相承用为续断,殊不相关。且寄生实九月始熟而黄。”《蜀本草》云:“按诸树多有 寄生,茎叶并相似。”又云:“叶如橘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今处处有。方家惟须桑上者,然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而视之,以色 深黄者为验。《图经本草》叶似龙胆而厚阔,茎短似鸡脚,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赤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 粘者良也。”综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桑寄生,系来源于桑寄生科不同属的数种植物,除现作桑寄生入药的钝果寄生属 (Taxi11us) 、梨果 寄生属 (Scurrula) 外,尚包括槲寄生属 (Viscum) 植物。上述叶如橘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者,与桑寄生相似;叶似龙胆而厚阔,茎短 似鸡脚,作树形者与槲寄生相似。

[药材来源]

本品为桑寄生科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带叶茎枝。

[药材性状]

茎枝圆柱状,直径3-15mm;表面灰色至紫棕色,具有分枝、枝痕或叶痕,有众多细小皮孔,小枝有棕红色细毛;质坚硬,易折断, 折断面木部呈裂片状。有时带叶,叶多卷缩,完整者卵圆形,全缘,棕色,革质,幼叶亦被棕红色细毛。气微,味涩。饮片为横切或斜 切薄片,切断面皮部薄,紫棕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棕色,射线色浅,并可见年轮。髓暗棕色。 饮片性状:桑寄生为椭圆形的厚片或粗细大小不一的段。茎被切面本部浅红棕色,皮部红棕色,外皮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并 有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细,断面不整齐。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黄褐色,有的有茸毛,单质。 气微,味涩。酒桑寄生形如桑寄生,深黄色。

[成品规格]

均为统货。以枝细、质嫩、红褐色,叶未脱落者为佳。

[显微特征]

茎横切面:木栓层约为10列木栓细胞,常含棕色物质,有时可见皮孔。皮层细胞切向延长;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类方形、长方形, 壁三面增厚,一面较薄,内含草酸钙方晶;皮层内方及中柱鞘部位有纤维束环列。韧皮部甚窄。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占茎的大部 分,导管多单个或2-3个成群散在,周围均为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木射线宽1-4列细胞,有的形成石细胞,内含方晶。髓部细胞壁稍 厚,有明显的纹孔;石细胞成群散在,亦含方晶。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淡黄色。①石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类三角形或贝壳形,直径14-78μm,大多壁三面增厚,胞腔偏靠一边,内含草酸钙方晶 或黄棕色、红棕色块,有的方晶包埋于棕色块中。②草酸钙方晶方形、长方形、短柱形或多面体,直径3-30μm,长至38μm。③草酸 钙簇晶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 (叶) 中,直径8-25μm。④叠生星状毛淡黄色或黄色,完整者3-5叠生,每叠3-4出分枝,分枝多弯 曲,壁稍厚。⑤叶断面观表皮细胞黄棕色;叶肉细胞黄棕色,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簇晶或簇晶与方晶的合生体。⑥柱鞘纤维直径14- 35μm,壁极厚,初生璧碎离,表面常有纵向裂纹。⑦木纤维直径10-27μm,壁厚3-7μm,孔沟稀疏。⑧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5- 50μm,具缘纹孔多角形,排列紧密,有的具网状三生增厚。另有网纹、梯纹及网状螺纹导管。此外,有木薄壁细胞、髓部细胞、木栓 细胞、淀粉粒等。



 · 下页:桑白皮治病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