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瘤又名囊性腺样上皮瘤,临床上分为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和孤立性毛发上皮瘤。后者较多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多发性毛发上皮瘤 女性多见,自幼发病,好发于面部,其特点是沿鼻唇沟对称分布,少数发于额部、眼睑、上唇和颈部,皮损直径为2~5mm,为正常皮色,坚固的丘疹,呈半球形或圆锥形,有透明感,有时可见到毛细血管扩张。肿瘤发生后数年内可渐渐长大,但以后即停止生长,极少破溃。儿童期开始发病的患者到青春期仍可出现一些新疹。通常皮损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灼热感或痒感。本病患者常伴发圆柱瘤。
(2)孤立性毛发上皮瘤 本型在临床亦常见。常于20~30岁发病,无家族发病史,80%的患者发于面部,亦可发于头皮、颈、背、上臂及大腿。皮损呈多发性,但常只是一个,偶或数个,直径约为0.5cm,偶有较大者,无自觉症状。本型常伴发大汗腺腺瘤。
本病病程缓慢,一般不会癌变。单个损害必要时可用激光、电灼或手术切除,较小损害可试用电干燥或电凝治疗。中医治疗,可内服散结灵有一定疗效。除治疗外,切忌用手挤压皮损,以防破溃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