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皮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大疱性皮肤病,它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经过、皮疹形态多样、对称分布、剧烈瘙痒、预后良好。
关于疱疹样皮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有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患者免疫异常及小肠病变有关。
(1)免疫异常 在患者的皮损和正常皮肤真皮层有免疫物质沉积,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它们呈颗粒状。另外,大约70%的患者血中可以找到特殊的抗体及免疫复合物。这些均提示疱疹样皮炎与患者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2)肠病变 约70%~90%的患者有小肠病变,临床表现为大便溏泻,做大便常规检查,会发现很多脂肪小颗粒,这说明患者肠功能异常。做组织病理检查,会看到小肠粘膜的绒毛萎缩变平,粘膜下有淋巴细胞浸润,如果患者吃了含面筋(学名谷胶,又名麦胶)的食物,如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就会使患者皮肤症状及肠功能异常加重,假如给予不含面筋的食物,皮损和肠功能异常就会改善。这说明疱疹样皮炎患者存在对谷胶的敏感性。
疱疹样皮炎发病特点是什么?
疱疹样皮炎属于大疱性皮肤病,多发生于20~55岁,儿童患者一般发生在5岁以后。其性别差异世界各地报告不同,欧美报告男性患者是女性的两倍,日本报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皮损对称分布,好发于背部、臀部、四肢伸侧等外向部位。起病可快可慢。
它的皮疹多种多样,可有红斑、丘疹、丘疱疹、风团、水疱、血疱、脓疱等,但一个病人常以一种皮疹为主。皮疹簇集成群,排列呈环状或地图状。皮疹中以红斑及水疱最常见,水疱大小不等,最大直径可达1~2cm,紧张饱满,有如珠串,周围绕以红晕。用手轻推,水疱不会在皮肤内移动。皮疹消退后常常留下褐色色素沉着,偶可有疤痕、皮肤萎缩以及增殖。
患者自觉皮损剧烈瘙痒,且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夜间加重。由于过度搔抓,常可导致出血、继发感染、湿疹样改变。有少数患者伴乏力倦怠、全身不适等症状。
如果患者饮食过咸,或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时,皮损会加重。口服含有溴、碘的药物也会加重病情。
这种病病程较长,加重及缓解交替发作,预后良好,很少引起死亡。若是儿童发病,常在青春期时消失。本病有时会并发内脏恶性肿瘤,如肠癌、淋巴瘤、白血病、黑色素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