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名曲欣赏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二胡曲《病中吟》
类别:影音娱乐 专题:名歌名曲

刘天华

[作者简介]

刘天华 (1895—1932) 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他出生于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崩溃的前夜.他的父亲是一个在本乡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清贫、正直的家庭环境对刘天华爱国民主思想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从少年时代起,刘天华就十分热爱音乐.他在常州中学读书时喜欢吹军号、军笛,十七岁时到上海开明剧社乐队工作,又学习了小提琴、钢琴.他对民间音乐的接触,还是在他回到原籍江阴当小学教员之后,因为中途贫病失业,心境十分恶劣,便买了一把粗劣的二胡,每日拉奏,从此与民族器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民族器乐的创作、演奏和教学工作.由于刘天华的勤奋与刻苦,他掌握的音乐技能是多方面的.他既能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二胡、琵琶、古琴,又敢于涉足小提琴、钢琴和声等西洋音乐的领域,这种“学兼中西”的气魄和胸怀,使他的艺术视野大大扩展了.尤为可贵的是他善于把学到的西洋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运用在民族音乐的教学和创作中,这也是刘天华在民族音乐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22 年起,刘天华的主要活动是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等处教授琵琶、二胡.1932 年刘天华三十七岁时因赴天桥收集民间锣鼓谱而染上猩红热,不幸于同年6 月8 日逝世于北京.但他短促的一生却留下了大量音乐遗产: 十首二胡名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还有《梅兰芳歌曲谱》及许多器乐练习曲。

[作品简介]

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是刘天华的处女作,也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乐曲最初命名《胡适》,又名《安适》,都是文言标题,带有疑问语气,也就是“何处是出路”的意思,最后才改名为《病中吟》.刘天华自己曾说过: “《病中吟》不是生病的意思,而是心中苦闷如病.”乐曲反映了作者在黑暗的旧社会感觉内心苦闷、徬徨,要寻求出路的思想感情。

这首乐曲酝酿于1915 年,初稿完成于1918 年.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后不久,但国家仍陷于军阀混战的状态,作者的满腔爱国热情也受到严重打击,加上其时两度失业,父亲又不幸病逝,自己也忧患成疾.在这种国难当头、贫病交加的困境中,刘天华产生了“人生何适”的忧虑和感慨.因此,这首乐曲既反映了旧社会黑暗腐朽的时代特征,又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重压下精神极度苦闷的内心世界,不失其典型的时代意义。

下页:欣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