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唱片世界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钢琴怪杰的最后录音
类别:影音娱乐 作者:

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的《d 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09 年,这首协奏曲的构思同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有着很多共同的特点: 两首乐曲都是以其饱满的激情和沸腾的活力而感染听众.但是,这两首作品也有着很大的差别,第二钢琴协奏曲较侧重强调宽广的旋律、抒情的歌唱,而第三钢琴协奏曲则更为集中突出地表现了乐曲戏剧性和交响性的深刻内涵,此外钢琴技巧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更大程度的发挥,所以说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一首相当难以演奏且又极不容易诠释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篇幅较为宏大,作为一首三个乐章的器乐协奏曲它的长度甚至都能和一般四个乐章的交响曲相等同,所以演奏家在弹奏时不光要拼技巧而且还要拼体力。

由于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特别的著名,所以人们就往往忽略了《第三钢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其实多听几遍之后,欣赏者就会感觉到《第三钢琴协奏曲》其中更为深刻的内涵或许比《第二钢琴协奏曲》还要更加的耐人寻味。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唱片录音并不少见,但是仔细看看演奏者的名单我们就不难发现,基本上演奏者都是些技巧派的大师,这些演奏家的弹奏虽各有千秋,但也基本上早有定论.1996 年英国的DECCA 唱片公司出品了一张由切尔卡斯基弹奏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CD 录音很是珍贵,因为这是钢琴大师切尔卡斯基生平的最后一次录音,而且演奏也相当具有个性.切尔卡斯基是谁? 可能有许多朋友不禁要问,确实这也难免,尽管切尔卡斯基在欧洲大名鼎鼎,但是由于他个人生性脾气古怪,所以很少录音,这也就造成中国公众对他本人的了解知之甚少,其实切尔卡斯基的大名是和霍洛维茨、鲁宾斯坦旗鼓相当的。

切尔卡斯基1911 年出生于乌克兰奥德萨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父亲是牙科医生,母亲是一位钢琴教师.当年切尔卡斯基的母亲曾在柴科夫斯基的面前为作曲家弹奏他的《F 大调变奏曲》,受到了柴科夫斯基极高的赞誉.切尔卡斯基正是在他母亲的悉心启蒙和教导下学习钢琴弹奏的,由于切尔卡斯基天资聪颖,所以进步相当神速.1923 年全家移居美国后,切尔卡斯基便以天才少年的身份开始了频繁的演出活动并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切尔卡斯基的母亲原本想让孩子能够追随拉赫玛尼诺夫深造,但拉赫玛尼诺夫在听了他的弹奏后,认为切尔卡斯基如果要想跟他学习就必须先得停止一切演奏活动并隐退舞台两年,安心地跟他重新学习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术.拉赫玛尼诺夫的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令切尔卡斯基母子俩实在难以接受,于是切尔卡斯基遂进入了柯蒂斯音乐学院师承该院院长、著名钢琴教育家霍夫曼学习.霍夫曼以其独到的、顺其自然的、充分调动学生潜在音乐个性的教学法使切尔卡斯基获益匪浅。

16 岁时,切尔卡斯基开始到澳大利亚及南美巡回演出,随后到欧洲旅行演奏时在德国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轰动,从此便开始接受世界各国的邀请,频繁地在各地的音乐节上演奏。

切尔卡斯基演奏的曲目多是以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为主,他的演奏既有惊人的技巧和多变的音色层次,同时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他的演奏聆听之后总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但是由于他演奏的风格如此地个人独特化,所以他也就根本无法教学,因而终生没有一个学生.另外也由于他极端任性的气质,所以他很不适合演奏古典作品.出于血统的渊源,切尔卡斯基弹奏的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等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则更为人们所喜爱与注重.晚年切尔卡斯基为了保持头脑的清晰和手指的灵活,他每天都要坚持练琴4 小时,另外他还非常喜欢弹奏现代作曲家如斯托克豪森、梅西安、伯恩斯坦等人的作品,他认为演奏这些现代作曲家的作品能激发他青春的活力。

1995 年12 月27 日,这位钢琴怪杰在伦敦逝世,终年84 岁.切尔卡斯基一生艺术功名显赫,但由于性格怪异很少录音,从而相对地也影响到了他的表演艺术的传播,因此他留下的极为有限的录音就更加显得珍贵。

这张由切尔卡斯基弹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录音,是大师一生本来就少而又少的唱片中的最后一次录音,其收藏价值便可想而知了.唱片编号: DECCA4484O1-2

下页:南北战争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