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随宜说法
来源:安士全书 作者:周安士

(《高僧传》)

宋高僧求那跋摩(此言功德铠),族姓刹利,罽宾国王兄也。元嘉八年正月,来至建业。文帝引见,劳问殷勤,且曰:‘寡人常欲吃斋戒杀,而势有未能,奈何?’师曰:‘帝王所修,与士庶异。士庶身贱名劣,号令不行,若不约己节物,何以修身。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庶咸悦;布一善政,则神人以和;用贤使能,轻徭薄赋,则雨旸时若,桑麻遍野。以此持斋,斋亦大矣;以此戒杀,戒何如之?岂必阙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而后为宏济耶?’帝乃抚几叹曰:‘俗人迷于远理,沙门滞于近教。如师所言,真是开悟明达,可与言天人之际矣!’因赦住京祇洹寺。师临殁,头顶间有物,如龙蛇状,上冲于天,见者数千人。

[按]法师所言,句句是吾儒议论,然佛理亦在其中。正所谓出言顺人心也。

【白话译文】

南北朝刘宋时,有位印度高僧名求那跋摩,出家前原是印度扇宾国王之兄。刘宋文帝元嘉八年正月,大师来到建业(今南京),文帝诏见了他,殷勤慰问,并请教说:“寡人常想持斋戒杀,但身为一国之主,执掌朝政,种种局限,无法满愿,不知怎么办才好。”师回答说:“帝王所修之斋戒和平常百姓有所不同。百姓身份低贱,名分微劣,无号令他人之权,若行事不约束自己,如何修身?而身为帝王,以天下为一家,视万民为一子,只要说一句仁德之嘉言,则官吏和百姓都会欢欣鼓舞。每推行一项善政,则人和神都会拥护。重用贤能之人,减轻徭役赋税,则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捻。能如此持斋,其斋之功德才大。能如此戒杀,其戒之功德才圆满啊!岂必定要节省半日之饭菜,保全一禽兽之生命,便以为是弘济呢?”文帝拍案感叹说:“世俗之人对深远的佛理迷惑不清,而一般的出家人又拘泥于浅近的教化。如师所说这一席话,既能开我智慧,使我悟解佛理而又明了易晓,足可通行于天人之间而无所障碍啊!”因此请大师住京城祇渔寺。大师圆寂时,头顶间有一物,形状宛如龙蛇,直冲上天,有数千人看见。[按]求那跋摩大师所说,句句都与儒家议论相吻合,而佛理也在其中,正是所谓的出言顺人心啊!

下页:巧为讽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