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建桥福果 毁桥获谴
来源:安士全书 作者:周安士

建桥福果(昆邑共知)

昆山周季孚,富而好善,中年无子,后迁至苏郡,遇一异人,告曰:‘汝命数无子,必欲求之,当修造桥梁三百,便可得子。’周曰:‘吾无其力,奈何?’或曰:‘桥不拘大小,亦不必创造,但能修补缺略,亦可凑足其数。’周欣然从之。欲造者造,欲修者修,略无难色,恰满三百之数,而周已六旬矣。其后连举三子,皆为名儒,其一则息关蔡先生之婿。公之没也,在康熙四十九年,时已八十有四。[按]一桥既成,犹能济人无数,况三百乎?宜其转无后为有后,命数不足以敌其福报也。

毁桥获谴(金陵共传)

江宁贡院前,为秦淮湖,素无桥梁,行人以舟为渡。康熙甲辰,有巨商涉此渡,适乏渡钱,舟子逼勒之,商怒曰:‘吾于此建桥甚易,岂靳一钱乎?’舟子争论不已,哄然市人咸集。商即以二千金买木石,其工匠,则一僧募焉。僧乃露栖其处,以董其役,不胜劳瘁,逾年而后告成。丙午秋闱,江宁府脱科,咸归咎于桥,诸生呈于当事,因拆毁之。僧恚甚,投湖而死。未几,倡首拆桥之士,亲见僧来诘责,数之以罪,立时呕血而死。[按]脱科亦偶然事,未必果系乎桥。即或因桥而有碍,亦当更想榜上所登者,为何如人?设或读书学道,动师古人,每事必欲济人利物。脱科固是可恨,不然一登仕籍,即欲奉妻孥,美田宅,结交官吏,武断乡曲,使善良之士,畏若虎狼,则桥之当拆与否,尚可徐商,正不必如是之汲汲也。

【白话译文】

昆山周季孚,家富而喜欢行善,已到中年还没有儿子。后来迁居苏郡,遇一奇人对他说:“你命中本该无子,若一定想求子嗣,当修造桥梁三百座,便可得子。”周季孚说:“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啊,怎么办呢?”奇人说:“桥不限大小,也不一定都要创建,但见桥梁有损坏的,加以修补,也可凑足其数。”周季孚很欢喜地听从了。自此以后,看到何处需要造桥的就造,需要修补的就修补,从不怕苦畏难。及至三百之数圆满时,周季孚已经六十岁了。此后连生三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为名儒。其中一子是息关蔡先生的女婿。周季孚去世时,是康熙四十九年,时已八十四岁。[按]一座桥梁修成,便能方便无数人行走,何况三百座呢?自然转无后为有后,命数已不能拘定他的福报了。

江苏江宁府的贡院前是秦淮湖,向来没有桥梁,来往之人都以乘船为渡。康熙甲辰,有一巨商在此乘船,正巧身边没带零钱,船主强硬逼取,商人瞋怒地说:“我于此建一座桥都很容易,难道还吝惜你这一点点渡钱?”船主仍争论不休,惊动很多市人过来围观。商人当即拿出二千金购买木料和石头。而建桥的工匠,由一位僧人出面募集。建桥期间,僧人露宿工地,主管各项工役,非常劳累,一年后桥建成。丙午秋乡试,江宁府无一人考中,大家都怪罪于新造之桥。考生将此事呈告当局,因而责令把新桥拆毁。那位僧人因气不过而投湖自尽。没多久,倡议拆桥之人亲见僧人前来诘责,数落其罪,此人随即吐血而死。[按]科考不中也是偶然之事,未必与桥有关联。即使因桥而有妨碍,也当更想一想,那榜上所登者是些什么人。假如是读书学道,言行效法往圣前贤,凡事必定济人利物,此种人落榜固然可叹。不然,一旦考取功名,便想封妻荫子、广置田宅、结交官吏、横行乡里,使良善之人畏如虎狼。那么桥之该不该拆,还当从长计议,正不必如此迫不及待。

下页:垂训以格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