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四十八愿 有愿易度 发心即胜二乘
来源:安士全书 作者:周安士

四十八愿(《大阿弥陀经》)

阿弥陀佛于那由他劫前,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种大愿,谓‘我若成佛时,当得清净宝刹,妙丽庄严。十方众生,有愿生吾国,称我名号者,临命终时,吾当遣化佛菩萨迎之,使彼莲华化生,得不退转。’是故今人若能一心念佛,无不往生极乐国者。

有愿易度(《经律异相》)

佛世有一聚落,恣行邪见,不从佛教,乃遣目连往,则倾心向化。佛言:‘此辈与目连有缘,往劫目连为樵夫,见山中无数聚蜂,飞来欲螫,因戒曰:“汝等皆有佛性,莫兴毒害,吾若成道,当度汝等。”由是蜂皆散去,今日此处人,即当日之聚蜂也。因发度彼之念,故今世一往即化。’

发心即胜二乘(《智度论》)

有一六通罗汉,随一沙弥于后,负衣钵囊。沙弥心中自念云:‘吾当勤求佛果。’罗汉即取衣钵囊自负,使其前行。少顷,沙弥又念:‘佛道久远难成,不如求声闻果,早自解脱。’罗汉复以囊置其肩上,令其在后。如是再三。沙弥曰:‘和尚老悖,何故使吾忽后忽前。’罗汉曰:‘吾非老悖,汝前发心求佛,是菩萨中人,位在吾上,自当负囊随汝。汝又忽慕声闻,无复度人之念,位在吾下,自当负囊随我。’沙弥大惊,遂坚意勤求佛果。

[按]《优婆塞戒经》云:‘若有人发菩提心,诸天皆大惊喜,以为吾今已得天人之师。’夫但言发心,则未尝修证可知,然已胜罗汉者,以其有愿必遂也。譬如初生太子,虽在繦褓之中,然耄年公卿,亦当恭敬礼拜。

【白话译文】

阿弥陀佛于久远劫前,为法藏比丘,曾发四十八种大愿,其大意是:“我若成佛时,定当成就清净宝刹,国土妙丽庄严。十方众生有愿生我国土的,只要称念我名号,其人临命终时,我将派遣化佛菩萨前往迎接,使他们由莲花中化生,从此即得不退转位。”所以今人若能一心念佛,无不往生极乐国。

佛在世时,有一城人,各怀邪见,不信从佛的教诲。佛派遣目连尊者前往度化。目连尊者一到那里,他们即诚心听从教化。佛说:“此城人与目连特别有缘。过去目连曾为樵夫,见山中有无数聚蜂,飞来要螫他。便告诫说:‘你们都有佛性,不可生毒害之念。我若修行得道,当来度脱你们。’于是群蜂皆散去。今日此城人,即是当日之聚蜂。因目连曾发过度他们之愿,所以今世一去即化。”

有一位已证得六神通的罗汉与一个跟随其后的沙弥背着衣钵袋走在路上。沙弥心想:“我当精勤求证佛果。”罗汉即转身取下沙弥身上之衣钵袋自己背,让沙弥走在前面。一会儿,沙弥又想:“修行佛道久远难成,不如求声闻果,自己早得解脱,罗汉便又将衣钵袋放回沙弥肩上,让他走在后面。如此反复好几次。沙弥说:“和尚您老糊涂了,为何让我忽前忽后的。”罗汉说:“不是我年老糊涂,你先前发心求佛,是菩萨位中人,位次在我之上,我自当背着口袋跟在你身后。但你又忽然向慕声闻,不发度人之念,位次在我之下,自当你背口袋跟在我后面。”沙弥大吃一惊,遂坚定意志精勤求证佛果。[按]《优婆塞戒经》上说:“若有人发菩提心,诸天人皆大惊喜,以为我今已得天人师了。”只言发心,还未曾修证,然而已胜罗汉了。因为有愿必成啊!譬如初生太子,虽在襁褓中,但即使年老公卿,也当恭敬礼拜。

下页:利物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