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附征事五则
来源:安士全书 作者:周安士

决狱平恕(《唐书》)

唐贞观元年,青州有谋反者,逮捕满狱,诏薛仁师覆按之。仁师至,悉去枷杻,与饮食汤沐,止坐其魁首者数人。孙伏伽疑其平反过多。仁师曰:‘凡治狱,当以仁恕为本,岂可自图免罪,知其冤而不救耶?如有忤上意,纵以身徇之,亦所愿也。’后敕使问,乃知平反者果枉。[按]司寇龚芝麓疏云:‘从来失出之罪,原轻于失入。今承问各官,引律未协,拟罪稍轻,即行参处。于是各官但顾自己之功名,不顾他人之性命,宁从重拟,而自安之道,在人之死矣。如承问各官,果系徇情枉法,其参处宜也;若止是拟罪稍轻,及平反欠当,宜概免参罚,庶刑官无瞻顾之忧,而狱情可几明允。’仁哉先生!厥后必昌矣。

辨雪冤狱(《金史》)

刘肃仕金,有人盗内帑官罗及珠,盗未获,遂连系货珠牙侩,及库吏十一人,刑部议置重典,肃曰:‘盗无正犯,杀之冤。’金主大怒,肃辩之愈力,囚得不死,后封邢国公。[按]平反冤狱,人孰无心,但恐触怒上官,见忌僚佐,是故欲言不敢耳。况乃批逆鳞,蹈虎尾,犯人主之怒乎?刘君其弗可及已。

【白话译文】

唐朝贞观元年,山东青州有人谋反,被逮捕的人已关满牢狱,皇帝诏令薛仁师复审查究。仁师到青州后,去掉囚犯的枷锁,让他们喝水、吃饭、洗澡,只惩治几个魁首。孙伏伽怀疑平反的人过多。薛仁师说:“大凡治理狱案,当以仁义宽恕为本。岂可自图免罪,明知有冤而不救?如有忤逆皇上旨意,纵然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后来敕令使者再次审讯,才知被平反者果真是冤枉的。[按]掌管刑狱的司寇龚芝麓上疏说:“在断案中,从来重罪轻判或应判刑而未判刑的失误之罪,要轻于轻罪重判或不当判刑而判刑的。”但是现今受理讼案之官吏,偶因引用法律条文不当,定罪稍轻即被参劾处分。于是审讯官只顾保自己之官位,而不顾他人之性命,宁可从重定罪而自谋安全之道,不惜置人死地。若审讯各官吏果真是徇情枉法,被参劾处分也是应该的;若只是定罪稍轻及平反欠妥当,应一概免去参劾处罚,使刑官无瞻前顾后之忧虑,断案也能更接近于严明恰当。仁厚啊,龚芝麓先生!他的后代必定昌盛。

刘肃在金王朝为官时,有人盗窃皇宫国库里的钱财、绫罗及珠宝,盗贼尚未捕获,就株连拘禁了卖珠宝的中间商和库吏十一人,刑部议定判处死刑。刘肃说:“盗窃案中主犯还未抓获,杀这些人是冤枉的。”金主很生气,而刘肃辩护更加着力,这些囚犯因此而没被处死。刘肃后来被封为邢国公。[按]平反冤狱,谁没有这份心?只是怕触怒上司,被同僚嫉恨,所以想说而不敢说罢了。何况有谁胆敢碰触活龙之逆鱗、脚踩猛虎之尾巴,去激怒人主之天威呢?像刘君这样刚正不阿的,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啊!

下页:三子皆贵 不逮妇女 执法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