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五福临门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五福临门》目录--陈柏达居士
  由于现代教育不研究心性的道理,而把毕生精力都投注在知识和技艺上;这种“舍本逐末”、“骛外遗内”的毛病,造成了许多“失落的一代”和“迷失的自我”。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只游于艺,就好像树木只有枝叶而没有树根、只开花而不会结果一样。不明白心性和智慧的道理,而一味追求知识和技艺,到头来还是机械性的东西,对人类的和谐与幸福没有多大帮助;因为和谐与幸福真正的泉源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向外境追求。所以技艺和知识,没有道德和仁爱做基础,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人类。难怪现代的社会问题和犯罪行为层出不穷。
  古人因为有道德和仁爱做基础,所以研究学问目的在济世;今人研究学问,不以道德和仁爱做基础,所以目的大多在赚钱发财。只有技艺,而没有道德理想,生活的内容和人生的意义将是多么贫乏!因为他的生活是刻板而没有情趣的。这种人纵使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其名叫做“专家”,其实只不过是“匠”字号的人物而已。
  孔子说:“行者余力,则以学文。”佛陀也告诫我们:“先学好有关心性和人生的真理,再读其他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书籍;因为世俗的知识和技能,只是菩萨用来度化众生的工具罢了。”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先学“解除切身的烦恼”、“明见自己的心性”以及“利益一切众生”的真理。自己分内的问题不解决,不会待人处世,学习再多的知识和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们应该明辨这件事情的内外利害、轻重急缓,研究学问才有受用,才能学以济世。本书介绍许多道德和命运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希望诸君多在心地和品德下功夫,五福自然就会临门。

第一章 引言
· 一、五福的意义

· 二、哪有十全十美的福
· 三、最悲惨的遭遇
· 四、为什么福有残缺的现象
第二章 长寿(第一福)
· 一、寿命是个谜吗?

· 二、世间的成就不一定和生死有关
· 三、营养、运动和奉命
· 四、长寿的因和缘
· 五、“仁者寿”的铁证
  小沙弥救蚁延年 刘璟放生长命

· 六、从幼年培养慈悲心
· 七、举步常看虫蚁
· 八、施食得七种福报
· 九、请客的智慧
  萧震护生益寿 许太夫人寿筵良范

· 十、静坐得法可以延年
· 十一、礼佛拜忏会延长寿命
· 十二、诚心诵经也可延寿
· 十三、神仙长寿而不能永恒
· 十四、地狱“万寿无疆”却苦不堪言

第三章 富贵(第二福)
· 一、富贵的由来

· 二、富贵的两种形态
· 三、富贵的正因和助缘
· 四、业力和福报
· 五、再穷的人也能因施得福
  贫穷可就卖的故事 尽心布施必解贫困
· 六、如何革除吝啬的心态—拓展无量慈悲的方法
· 七、发愿、随喜和回向—贫女施灯的故事
· 八、救护动物可以致贵—宋郊救蚁高中状元
第四章 康宁(第三福)
· 一、疾病的起因——病由业起、业由心造

· 二、疾病的内在和外条件
· 三、贪著五尘会引发疾病
· 四、现在医学的疾病分类
· 五、佛典的疾病分类
  (一)身病:因中的实病 果中的权病

  (二)心病:根本烦恼 随烦恼
第五章 好德(第四福)
· 一、好德的重要性

· 二、德的种类
· 三、品德的四个层次
· 四、修养好坏的六个等级
· 五、好德的实例
  禅林宝训的知古佳话 不弃病女得贵子

· 六、失德的下场
  卖斋立毙 贪小失太

· 七、嫉妒贤能,子孙残废
· 八、救人危急,生子贤贵
· 九、发牢骚会影响身材和容貌
· 十、发恶誓,后果不堪设想
· 十一、虐待动物,不得好报
· 十二、不著五欲才是真德

· 十三、印经说法有五种福
· 十四、古人德行的典范
  (一)朴实方面

  (二)尊师方面
  (三)孝亲方面
  (四)忠君方面
  (五)慈悲方面

第六章 善终(第五福)
· 一、善终很难

· 二、善终的的重要性
· 三、善终的种类
· 四、善终的原因
· 五、善终的预兆
· 六、善终和梦的关系
· 七、怎样验知人死后的去处
· 八、常杀害动物不得善终
· 九、施舍衣食,临危免死
· 十、专心念佛得善终
· 十一、临终时急需善念而不是哭泣
· 十二、诵经可以超度亡魂
· 十三、杀生祭拜,损人损己
第七章 结语(感言)
· 一、现代教育的危机

· 二、摘要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种善因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