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学史话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小说盛行
来源:文学百科 专题:中国文学史话

以梁启超的提倡和《新小说》的创刊为契机之后, 《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等各种文学杂志相继创刊, 以它们为舞台, 清末约十年间所创作的小说, 创作的和翻译的合起来, 可以说超过了1000 部.这种空前未有的小说盛行, 成了清末文学状况最大的特色。

翻译小说——在数量上越过创作的西方小说的翻译, 其肇始是《天演论》的翌年 (1899) 刊行的林纾 (琴南) 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林纾和严复是同门的桐城派古文名手, 自己不谙外国语, 据说是由合作者口述, 由他撰为文章.作品选择的标准也流于以通俗的趣味为标准, 缺乏宗旨.自斯陀夫人《黑奴吁天录》的翻译起始, 后有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狄更斯一直到德富芦花, 总计译出170 余种作品, 称为“林译小说”.郭沫若、鲁迅等许多后来现代文学的巨匠, 借助于它持有了开阔世界小说眼界的经验, 林纾的功绩是不小的。

一般来说, 这一时期的翻译, 最初以“改良社会”为目的的政治小说最多, 教育小说、科学小说其次.不久, 转向关注文学自身, 从那时起, 冒险小说、侦探小说的传入亦并出现, 后来, 据说此种翻译占了大半。

当时, 正在东京留学的鲁迅、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 是在这种趋势中以迦尔洵、安德列耶夫、显克微支等俄国、东欧作家为中心的短篇小说集, 以一种独特的古雅文言, 通过严谨的直译, 向人们揭示了欧洲近代文学的“本质”, 但几乎没有被当时的读者所注意。

政治小说——中国近代文学的萌芽, 可以说是从政治小说开始的.它发轫于前面所述的梁启超的提倡.《新国未来记》是梁启超亲自将自己的主张具体化的尝试.正如作者自己所认为的, 这篇作品既不属小说也不属论文.此后有未透露真实作者姓名的《自由结婚》、陈天华的《狮子吼》、羽衣女士的《东欧女豪杰》等.这些作品的作者多数接近与梁启超主张不同的革命派, 其中不少人接触到西方近代思想的本质, 挖掘到了封建社会的病根, 宣传革命的理想以鼓舞人们, 但都是借主人公之口, 自我吐露作者思想和主张的倾向强烈, 而且很多像预谋过似地未完就结束了.这表明作者们还不懂得将自己所抱的热烈的思想, 通过虚构形式, 客观地形象化这一近代现实主义的方法.但那也可以说是新的近代艺术体裁诞生前夕的面貌。

谴责小说——但是, 在量的方面代表清代小说的与其说是政治小说, 不如说是鲁迅称之“谴责小说”的社会批判小说、暴露小说的体系.这些作品的一个强烈侧面, 就是体现了前面所述的, 产生18 世纪《儒林外史》等杰作的古典小说的末流.但是, 不仅数量之多, 而且在与时代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题材多样化 (从各不同方面对官僚的批判、义和团运动、美国华工受到虐待和排斥问题、对买办商人的批判、妇女解放运动、反封建运动等等) 方面, 它具有以前的古典小说所没有的情形;而且在表现方法上, 承认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在这几点上, 不能说它不具有近代小说这一侧面.这些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是前面已经述及的所谓“四大小说”。

一般地说, 初期的谴责小说中政治小说的倾向强烈, 也可以将它看作政治小说的一种, 但后来堕落下去以至产生了所谓“黑幕小说”.此外, 清末和民国初期在文学界有影响的只是吴沃尧提倡的“写情小说”流派、被称为“鸳鸯蝴蝶派”的无非是迎合读者兴趣的商业主义和封建道德融合的廉价的恋爱小说和大量翻译的侦探小说之类.可以举出的仅只有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国内革命派文人集结的“南社”的动向和漂泊的浪漫诗人苏曼殊小说《断鸿零雁记》等.可以说, 甲午战争后兴起的新文学萌芽迅速地显现出衰退的状况。

下页:从梁启超到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