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学简介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本有明德 由道起相 直心契德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徐醒民教授

宋朝读书人讲的,事无不可对人言。我心里任何事情,没有不可以对人说的,这就直心,直心就是德。礼记大学里面讲的,在明明德。大学一开头就讲,大学之道,上大学就要学道。道在哪里学呢?在明明德。上面那个明字是一个动词,下面的明字是形容词,形容你这个德,你这个直心,你的德从哪里来的,你的德从道里面来的。有道,道是体不动的,有体,起用道先要表现一个相出来。相出来之后,你的相还没有变,还没有变化,没有变坏了,还是明的。一变就变成不是明德,是昏德了。佛法讲的无明,无明就是昏沉的,就是昏德。他这是明德,我们普通的人已经这个德,不是明德了,现在我们不是明德了,但是我们本来的德还是明德。所以我们上大学,学道的话,就要发明我们本有的明德,就是这个道理。据于德呢?就是这样,我们学儒学的时候,随时就是要把这个德,把这个明德放在心里面,要发明我们本有的明德,明德就是由体、由道起的相。

附录:

○据于德:找准做事的依据

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据于德,即是要以道德为根据。如果说“志于道”是望向远处的眼光,那么“据于德”就是人生奋斗的底线。人可以一事无成,但起码不可丧失道德。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得到的成果也不可久享。为了道德良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做事法则。

○直心是道场

《坛经》里一段六祖的开示:“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六祖在这里提出一相三昧与一行三昧。有了这两种三昧,修道才会有根基、有成就。一相三昧,于万法不是生爱憎执著等心,心怀淡泊,犹如虚空。这是心灵的境界;一行三昧,于一切处,纯一直心,使心灵成为净土。一行三昧就是“直心是道场”;要达成一行三昧的境界,必须有一相三昧的修为。两者相辅相成,一相三昧,是一种心灵的悟境和人格、修养的境界,而一行三昧,将这样的境界落实到行为中。……

谈到“直心是道场”,有些人以为直心就说说话直,甚至是说话冲,不拐弯,直来直去,敢说敢做就是直心是道场。这样理解是片面的。直心,是没有扭曲的本心,没有扭曲的本心就是道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多或少,都被扭曲过,已经丧失了本心的面目。在金文、大篆和繁体字里,“上直下心”是一个“惪”字,即是“德”字,也即:“直心是德”。那么,“直心是道场”,也就是“德心是道场”。我们所有的修行和超越,都建立在不被扭曲的本心上,建立在一颗道德之心上。失去道德心而谈修道学佛,就失去了整个根基。善道是一切解脱道、升华道的根基,一切佛法,皆以善法为根基;失去了不被扭曲的本心的顿见、契入,整个修行,就失去了归宿。

下页:德者于自 仁者及他 学仁亲亲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