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学简介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志于道 儒学的本体论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徐醒民教授

现在就看“志于道”这三个字,“志于道”这是一个体,体是什么呢?我们求学的人,对于中国文化来讲,先要了解它的本体。哲学上,一般研究哲学的人士,他也有本体论。我们这里讲的“志于道”,就是讲的本体。本体究竟是什么样呢?本体实在说起来,它是没有任何状况的,没有形状的。那么要知道本体的话,就是要很细心地,求其它的道理,这就是体的一部分。后面“据于德”才讲它的相,相之后才讲它的作用。所以体、相、用这三部分,就是我们研究任何学说,都离不开这三部分。

那么现在是讲这个体,讲这个体这一句话,就这一句话来讲,“志于道”这个志字,志这个字什么讲法呢?根据说文讲,说文是简单地说,中国在汉朝有位文字学家,许慎,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这一部书,他把我们中国的字,他用很科学的方法,探讨这个字,原来是怎么个写法,它原来的意义是什么。到后来字,字体有变化的,比如说我们这个中国字,早期的有大篆有小篆,到汉朝有隶书,再到后来有正书,就是楷书,有行书、草书。在大篆之前更早的,殷朝那个时候还有甲骨文,这就说明中国这个字,字的形状,在各个时代的不同,有很多变化的。许慎的说文解字,除了甲骨文没有,其余的那些篆字、楷书,都有讲的。分析得很清楚,字形的变化,字义的原始的意思,到后来引申的意思,他都有很详细的解释的。所以我们研究学术,读古书的人,《说文解字》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

这里就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志这个字,“心之所之也”。心是我们人的心,“心之所之也”。心后面那个“之”,是一个介绍字。后面那个所之的“之”,那个“之”,是要到哪里去的意思。或是向往的意思,前往哪里去,我的心向着哪里,有这个意思。这是根据说文解释这个“之”字,我们的志就是我们的心,向着哪里。“所之”,心之所之,心之所向。是这个意思。那么“志于道”就是说,我的心向着道。我们研究这个学说,研究中国儒家学说,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心要向道。也就是说,心心念念地就在求道。

再说道是什么?有一部书《礼记》,就是在五经里面这部《礼经》,《礼经》到后来,汉儒记载的一部《礼记》。《礼记》,就是三部《礼经》之中的一部,在《礼记》里面有一篇,叫作《中庸》篇,《中庸》也就是后来到了宋朝,朱熹我们称他朱子,朱子把《礼记》里面,两篇重要的经文。一篇是《中庸》,一篇是《大学》,把这两篇从《礼记》里面提出来,然后加上《论语》,再有一部孟子着的《孟子》,这合起来叫作“四书”。这就是我们到后来,中国宋朝以后的中国读书人,过去读私塾的人,都要先读“四书”,然后读“五经”。《中庸》是《礼记》里面的一篇经文,也是“四书”里面的一部。根据《中庸》里面讲,《中庸》开头就说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开头就讲,天命就叫作性,天命是什么呢?天不是指的我们看见天空的这个天,也不是一般宗教家讲的天堂的天,天命的这个天,根据古人的注解,这个天是代表天然的意思,本来就有的意思,天命就是,本来就有的这个命,命就是性命。本有的性命,这叫作性,天命的性。

下页: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