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历代大儒 < 儒以修身 < 儒家文化 :当前
适应政治需要 树立理学权威
来源:儒家人物 作者:

产生于北宋时期的理学思潮,在其初步发展时期,虽然对社会有重大影响,但并未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特别重视。理学的基本思想是以儒家的经典为依据,又以其精巧的哲学思辨来论证“三纲”“五常”的至高无上性,竭力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政治服务。然而,它又继承了儒家的“王道”政治思想,主张对大地主、大官僚的过分骄奢淫逸和无限制的横征暴敛、腐败贪残等伤天害理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基于这个原因,它必然要受到特权阶层的限制和压抑,虽然有一些崇尚或支持理学的官僚士大夫竭力为之提倡和争取,但仍得不到顺利的发展,乃至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中受到牵连或压抑,其倡导者甚至遭到打击排斥。南宋前期出现的“庆元党禁”,曾使理学遭受厄运。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理学势力相当可观,当时有朱熹、张栻、吕祖谦和陆九渊等著名理学家聚徒讲学,其影响很大,理学发展十分迅速。朱熹等人还借助于给皇帝讲书的机会来干预朝政,因而引起了一些官员的敌视和反对,如郑丙、陈贾、林栗等人就十分敌视理学人士,先后奏请禁止理学。到来宁宗庆元年间(1195一1200年),在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以赵汝愚同韩囗胄为代表的两派政治势力的权力之争。当时身居相位的赵汝愚,引用了朱熹等理学家担任要职,而韩囗胄则在朝中一批反理学官员支持下,与赵汝愚争夺权力。结果是韩囗胄得势,赵汝愚被迫下台。这就使理学势力在政治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理学被定为“伪学”而被严令禁止,又将朱熹等59人列为“过党”加以打击排斥。此后,理学便开始处于低潮时期。

魏了翁在上述情况下,于1199年考中进士。到了庆元年间(1205—1207年),韩囗胄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冒然发动了对金战争,结果失败被诛。嘉定改元(1208年),史弥远为相,以韩囗胄为代表的主战派势力受到挫败。在这种政治气氛中,理学又重新抬头。魏了翁和真德秀就是在理学处于低潮时期从事学术和政治活动的。他们二人“志同气合”,共同为“嗣往圣,开来哲”——为接承“道统”,振兴和发扬理学而共同奋斗。

嘉定九年(1216年),当时正在四川做官的魏了翁开始上疏宋宁宗,请求表彰理学开山周敦颐,请为之赐封谥号。其奏疏说:

盖自周衰孔孟氏没,更秦汉魏晋隋唐,学者无所宗主,支离泮涣,莫这其归。……敦颐独奋乎百世之下,乃始探造化之至赜,建图著书,阐发幽秘,而示人以日用常行之要。使诵其遗文者,始得晓然于诛泅之正传。……又有河南程颢、程颐亲得其传,其学益以大振。虽三人皆不及大用于时,而其嗣往圣,开来哲,发天理,正人心,其于一代之治乱、万世之明暗所关,盖甚不浅。(《文集》卷15,《奏乞为周濂溪赐谥》)

对理学家的褒赠,在当时已有先例,如嘉定二年(1209年),宋宁宗曾下诏,赐朱熹为“文公”,嘉定八年,又谥张栻为“宣公”,嘉定九年,再谥吕祖谦为“成公”。然而,请为周敦颐和二程赐谥号,则是一桩不寻常的事件。按照历史惯例,死后有资格受封谥号者,都是在生前地位特高、受到皇帝敬重的人,周敦颐和二程,生前并未显耀于朝廷,社会地位不高。再则,史弥远之表彰朱熹等人,实出于政治需要。因此,朝廷对魏了翁请给周、程赐封谥号和定理学为正宗的建议,一时难于作出决定,因而迟迟不能表示可否,更未得到施行。

嘉定十年(1217年),魏了翁再次上疏申言前奏,请为周敦颐和二程赐封谥号。在此次上书中,他把这件事看做是关系“学术之标准,风俗之枢机”的大事,要求把他们的思想学说定为指导思想,“以风励四方,示学士趋向之级,则其于崇化善俗之道,无以急于此者。”(同上,《奏乞早定周程三先生谥议》经过魏了翁的一再奏请和强调,加之一些朝臣如真德秀等人的有力支持,到了嘉定十三年(122。年),宋宁宗终于决定下了诏书,谥周敦颐为元公,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并向全国褒扬了周、程开创理学的功绩。以此为契机,崇尚理学之风很快就在国内各地兴起。各州郡纷纷为周程等理学家建立祠堂。魏了翁也应各州郡之请,为各处的周、程祠堂作记,表彰宏扬,大张理学旗帜,如他在《长宁军六先生祠堂记》中说:“不有周程诸学为图为书,振聋发瞽,如是而为极、为仪、为性命,为仁义礼智、为阴阳鬼神,即躬行日用之常,示穷理致知之要,则人将泯泯愦愦,无所于闻。”(《全集》卷48)这些话,将周敦颐和二程同他们开创的理学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在魏了翁看来,有了周、程三人的出现,世人才得以从“泯泯愦愦”中清醒过来,否则文明将会趋于纸灭,人们只能懵懵懂懂地处于野蛮状态之中。这种看法未免夸张过分。

周、程等理学家及其所开创的理学受到朝廷的公开褒扬,这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自此以后,以理学形态出现的新儒学,不仅成为南宋后期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支配地位的官方哲学,并且一直为后世的统治阶级所尊崇,成了长时期居于支配地位的思想理论基础。由此可见,在使理学从“伪学”变为官方正统学说的过程中,魏了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魏了翁当时竭力倡导理学,虽然是为了帮助南宋王朝维护其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但也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社会危机。那时的南宋小朝廷苟安东南一隅,统治集团中的权贵们,甘心忍辱事敌谋和,不思进取复仇,恢复失地。他们之中的多数人,只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巩固既得利益,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为了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欲求,不断加深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魏了翁曾对当时的社会状态有所揭露,他指出:“富者连阡陌,贫者厌糟糠”(《文集》卷43,《谭州惠民仓记》),“俗流世坏,士大夫以官为市,与民为仇。”(《文集》卷37,《江陵别安抚》)“以渔猎为学问,以辍辑为文章,以操功为实才,以贪刻为奉公”(《文集》卷16;《论敷求硕儒开阐正学》)。他揭发上述士人将“六经之书仅为记览辞辩之资,而鲜有以施诸政。”(《文集》卷43,《谭州惠民合记》)正是由于上述腐败之风,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统治危机,使南宋王朝处于岌岌可危之中。作为地主阶级中有识之士魏了翁,清醒地看到了这种危机,他企图以理学为国号,使之作为指导思想,用以整治人心,扭转政风和士风’达到挽救危机之目的。这就是他和真德秀等人要极力为理学争取地位的目的。

下页:政治思想开明 积极倡言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