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此记子游、子夏二人教学方法迥异。前节是子游的观感,后节是子夏的辩论。
子游说,子夏的门人、小子,做些洒水扫地、应对宾客、进退礼仪诸事,还可以,‘抑末也’,然而,这些末节,‘本之则无,如之何。’若究其本则无,如何是好。
子夏听到了这些话,便叹息说:
‘言游过矣。’言游说错了。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君子之道,皇疏以为先王之道,刘氏恭冕正义以为礼乐大道,即子游所谓之‘本’。刘氏说:“此当视人所能学而后传之。故曰,孰先传焉,孰后倦焉。倦即诲人不倦之倦,言谁当为先而传之,谁当为后而倦教,皆因弟子学有浅深,故教之亦异。”依刘氏此解,则子夏的意思是说,君子之道,不是我不传给弟子们。但看谁能先学,我便传焉。谁到以后始能学,我今且倦于教而已。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譬如培植草木,应该区别其种类,而采用不同的培植方法。君子之道,何能不按先后而诬妄施教。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孔安国注:‘终始如一,惟圣人耳。’凡事皆有先后次序,始在先,终在后。而此‘有始有卒’的意思,则是自有始即有终,至终仍不离始,始终一贯而不可分。所以孔注为‘终始如一。’此义是指教者能将学问的本末圆融一贯的教授弟子,不必循序渐进。但只有圣人教贤人方能如此,非普通人所能为。所以说:‘其惟圣人乎。’
【蕅益论语点睛补注】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钳锤小子。)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点化小子。)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激砺小子。)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怂恿小子。)
子游之讥。是要门人知本。子夏之辩。是要门人即末悟本。只此洒扫应对进退。若以为末。到底是末。若知其本。头头皆本。二贤各出手眼接引门人。莫作是非会也。
【补注】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天以一味降时雨。草木随类各滋荣。君子之道。本末不二。见本见末。见先见后。皆学者机感之不同也。若即末知本。即始知卒。则非至圆至顿之圣人不能。故一乘佛法。分别而说三说五。乃至无量。为菩萨。缘觉。声闻。天。人。及恶道众生。曲垂方便。十方三世佛。等一大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