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支气管与哮喘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治支气管哮喘的敷贴疗法
来源: 作者: 时间:

敷贴疗法时间一般均在夏季,取“冬病夏治”之意,是又一传统的临床运用已久的治疗哮喘的方法,疗效比较确切。此法最早见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白芥子21g 、延胡索12g、甘遂12g、细辛21g共研细末,用生姜汁120g调匀制药饼6只,将药饼放布上,用麝香1 5g拌匀,分别放在药饼中央,再将药饼贴于双侧百劳、肺俞、膏肓穴上,每次敷贴2小时。于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各敷贴1次,此法临床运用每见显效,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有发挥和改动。

北京广安门医院将白芥子涂法原方改动为:炙白芥子30g、延胡索30g、甘遂15g、细辛15 g研为细末,以姜汁调匀,敷贴双肺俞、双心俞、双膈俞穴,每次4~6小时,于每年初、中、末伏各贴1次,共贴3年。由于操作过程较繁琐,高世雄等进行剂型改革,将敷贴药制成橡皮膏样的“麝香喘膏”,不改配方及敷贴方法,仅将敷贴时间延长至24小时,通过2035例哮喘的疗效观察,认为对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效果最好,依次是肺气肿、肺心病,此法近期、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剂型改革前后疗效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几项客观检查指标对比表明:治疗后血液及“皮泡液”中IgA、IgG、IgM明显提高,IgE明显下降,cAMP/cGMP比值改变,肺通气功能改善,血皮质醇明显升高。本法起到了“冬病夏治”、“扶正固本”防止复发的作用。

张光礼报道:运用白芥子涂法伏天敷贴,治疗1000例哮喘,总有效率98%。

朱四春采用“定喘膏”药贴穴疗法,配合内服药治疗老年寒性哮喘22例,“定喘膏”由当归、川芎、贝母、肉桂、细辛、陈皮、红花等制成。选穴:双肺俞、双肾俞(肾不纳气而喘则选用)。贴膏药前用鲜生姜涂搽穴法,1次贴膏药每穴1张,每次贴2天,4次为1疗程,同时配服六子定喘丸(炒苏子、白芥子、五味子、杏仁、法半夏、白果、麻黄、细辛、陈皮共研细末,水泛为丸)。22例中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 8%。

姚云任报道:用药饼加六神丸粉末作穴位敷贴,治疗哮喘347例,总有效率89 3%。

张其源报道:敷贴疗法获效的关键在于辨明哮喘的寒热虚实,其次为治疗时机。虚寒型方用麻黄、桂枝、白芥子、细辛、甘遂等;实热型用石膏、杏仁、桑白皮、黄芩等,常用穴位有华盖、膻中、膏肓、膈俞、大椎、肺俞等,治疗172例,有效率为89 6%。

江明旺也认为敷贴应分寒喘、热喘。寒喘方由麻黄、半夏、桔梗、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白芥子组成;热喘方由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生甘草、杏仁、桔梗、生石膏、生芥子组成。两方均加姜汁调和,穴位敷贴,治疗90例哮喘,总有效率为86 6% 。

舒忠民报道:用麻黄膏穴位敷贴治疗哮喘288例,麻黄膏由麻黄、白胡椒、铅丹、麻油组成,总有效率为96 2%。

许济群用麝香定喘膏,董征用消喘膏,于三伏天时 ,进行穴位敷贴,发现治疗前后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肺功能、免疫球蛋白、IgE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也观察到,敷贴年限愈长,次数愈多,效果也愈好。



  忠告:本专题丛书可能并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治支气管哮喘验方的研究进展有哪些 (健康书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