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民间收藏 < 生活秘籍集锦 < 首页 :当前 
唐代茶具——银茶罗
来源:《收藏宝典》 类别:个人投资秘籍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称茶叶为'茶',读如'涂',唐代以后才开始称'茶'.在古代,饮茶专门有一套程序.唐代的饮茶自有自己的程序和方法,对此,唐人陆羽《茶经》描述最为详细。

要饮茶,得要先有茶具.唐代的茶具一般分为烹煮器、点茶器、碾罗器、贮茶器、贮盐器、烘焙器、饮茶器等几大类.在碾罗器中,有茶碾子、碾轴和茶罗三种.在唐代,饮茶必须烹煮.被制成团饼的茶叶在烹煮时先要被碾成茶末,再用罗过.起初,对罗的要求并不怎么高,但到了唐代后期,兴起了以茶瓶煮汤、下末于碗、再持瓶注汤的点茶法,这样,茶末的粗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蔡襄在《茶录》中明确指出:'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古代的茶罗到底是什么模样,过去从来没有发现过,仅见宋人的《茶具图赞》中有此图样,因此,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件唐代鎏金飞天仙鹤纹壶门座银茶罗,可说是绝无仅有的.这件茶罗为饭金成型,纹饰涂金.罗外底錾文:'咸通十年(869)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罗子一副全共重卅七两'.茶罗由盖、身、座、罗、展五部分组成.罗盖为盝顶,长方形,盖面上饰二飞天,旁有流云,盖刹饰流云及一周莲瓣,立沿饰流云.罗身两侧各怖两个执幡驾鹤褒衣束髻的仙人,旁饰流云,栏界饰莲瓣;罗身一端饰云气山岳,另一端饰双鹤流云.陶弘景《杂录》云:'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罗身的仙人驾鹤纹饰,可能即与此传说有关.罗座有镂空扁桃形壶门十个,两侧各三,两端各二.罗为双层框,用以夹固丝织罗底.罗展为长方形抽斗,展面饰流云莲瓣,有底衬梅花形衬垫的环形拉手.茶罗通高9.5厘米,罗身长13.4、宽8.4、高6 厘米,罗框长11、宽7.4、高3.1 厘米,罗屉长12.7、宽7.5、高2 厘米,罗座底长14.9、底宽8.9、高2厘米(如摹图).整个银茶罗的装饰布局合理有序,线条婉转流畅,形象生动逼真。

飞天是佛教中的人物;莲瓣,即指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幡是佛教中的法器.咸通,乃唐懿宗之年号.据史载,唐懿宗是一位笃信佛教的皇帝.所以,法门寺出土的这件银茶罗在装饰上采用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并不足为怪。

与鎏金飞天仙鹤纹壶门座银茶罗一起出土的茶具还有银结条笼子和银镂孔笼子、银茶碾、银盐台、银茶匙和带托的玻璃茶碗,它们各专其用而又相互配合,为我们认识唐代后期的饮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周祥)

下页:孙总理遗嘱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