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民间收藏 < 生活秘籍集锦 < 首页 :当前 
当代中国收藏热漫话
来源:《收藏宝典》 类别:个人投资秘籍

收藏,作为一种十分普及的艺术鉴赏活动,一方面是民族传统心态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流露和精神生活的自我调节,另一方面也在特定的层面上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环境、经济水平和审美氛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中国的收藏活动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峰。

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收藏活动几乎可以追溯到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步起始.最早开始重视收藏的是商代王室,当时的贮藏以钟鼎玉器为主,大多集中于王室宗庙,以后从周朝到清朝的历代皇室宫廷都沿袭了这种传统.汉代的书画收藏得到了封建政俯的鼎力支持,汉武帝刘彻曾'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开后世书画收藏风气之先河.东汉明帝刘庄继而'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我国的收藏活动在宋代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宋朝皇室的古器藏品数量在万件以上.到了清代,我国收藏和对藏品的研究更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清宫的收藏品超过了历代皇宫,由此而奠定了后来故宫博物院的基础.清代仅典籍收藏就超过18 万部,共236 万多卷。

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布衣之乐',中国的民间收藏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传说彼时墨子藏书三车,而惠施藏书五车.到宋代,士大夫普遍崇尚收藏,而清代的殷实人家几乎无不以收藏书画古董为时尚.史书记载常熟瞿绍基、聊城杨以增、临安陆心源、钱塘丁丙四家藏书合计66 万卷,成为清代最有名的四大藏书家。

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收藏活动无论在广度、深度还是参与者的数量方面,都无法与当代的鼎盛形势相提并论.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目前我国的收藏爱好者已有数千万人,其中仅集邮大军就有2000 万人之多,1992 年全国集邮收入高达8.6 亿元,收藏活动也由过去帝王权臣和文人雅士的特权成为寻常百姓的业余爱好.各地相应成立了大量的收藏爱好者团体,全国仅省一级的集邮协会就有120 个,而基层集邮组织更是多达40000 余个.与此同时,收藏品的种类也较以往任何时候丰富得多.从书画、文物、玉器,到古钱币、名酒等等,当代的收藏品种已超过2000 个大类。

一个社会收藏事业的兴衰取决于政治、经济及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近代由于战事连年,百姓流离失所,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收藏都难以很好保存,'文革'时期将艺术品收藏视为玩物丧志的颓废行为,收藏更是遭受史无前例的浩劫.近年来由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加之政俯实行宽容的文艺政策,为收藏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从经济的角度看,按国际通行的说法,一个社会的收藏活动兴盛到足以带动起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其条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0 美元.而人均1000到2000 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开始启动,目前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已达到了这一启动期水平,这是收藏能够兴起的经济基础.近些年来,由于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看好导致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港台、日韩及东南亚区域社会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以及国内传统价值观的回归潮流,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载体的文物典籍备受青睐,使传统的收藏品身价百倍,这是收藏活动兴盛的人文环境。

学术界对当前收藏热则持一种较为审慎而低调的态度,比如某位来自东瀛的学者在我国民间作了广泛考察后下结论说,眼下中国国内这股收藏热潮基本上尚未脱离以兴趣为出发点的浅文化状态,与那种以雄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以研究某种文化为目的,以理性系统方法为手段的高层次的收藏仍然存在相当一段距离。

但不管怎样,由于受到不少地方政俯的有力扶持,当代中国收藏事业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迅猛发展.河南省西峡一个县的集邮爱好者就有4000 多人,宁夏南部的回族聚居区西吉县虽然还是个尚未摘掉贫困县帽子的落后地区,该县的文物管理所却收藏了3000 多个品种的历代货币,被称为'中国集币第一县'.上海青浦县朱家角镇、江苏太仓市、广东中山市小榄镇、安徽安庆市和新疆乌鲁木齐的新华南路等许多地方均以收藏各类古书及文物等闻名于世.由于玉石收藏热的兴起,具有2000 多年玉雕加工历史的河南省镇平县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珠宝玉雕工艺品生产销售基地,年产值超过6 亿元.北京市还于1994 年9 月成立了专门整理、出售古籍孤本、善本的中国线装书店,以适应收藏者的特殊需求。

美国未来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那本名噪一时的《大趋势》中写到,艺术鉴赏和艺术品收藏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胜过体育活动的人类主要娱乐.可以乐观地预计,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到下一个世纪,中国的收藏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人类对于物质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持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唯有精神领域的开掘才包容着无限的可能性.文化鉴赏家朱卓鹏先生曾经以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写道:'失去知觉的贪婪饕餮,实际上已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贫困.人以文化装备自身,才能尽享上苍和自我共同创造的美感.'这种境界被宋代理学家和后世儒生称为'孔颜乐处'.当一位造诣深厚的收藏家一边把玩着一把珍藏多年的紫砂茶壶,一边细细品味着壶内上好的新茶时,他所置身的就是这样的至乐境界,这就是收藏艺术所蕴含的哲学。

下页:唐寅《江深草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