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名湖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黄龙寺梯湖
来源:中国名湖 类别:风景名胜

黄龙寺风景区与九寨沟风景区彼并称为"川北的两颗明珠".黄龙寺位于四川松潘县东北,在岷山山脉主峰雪宝鼎山麓,为涪江发源之地。

相传,夏禹治水到茂州(今茂位县),黄龙为他负舟导江,溯茂州而上,始为岷江.因黄龙有益于民,民乃建寺以祀.另一说则是,昔有黄龙真人在此修道成仙,因此得名.黄龙寺景区长约7.5 公里,宽1 公里左右,它以我国罕见的岩溶地貌和奇、秀、幽的景观特色蜚声中外.整个山谷几乎全被乳黄色的碳酸钙质覆盖、充填,其状宛若一条从雪山上飞腾而下的黄龙,婉蜒于茂林翠谷之中.千层碧水形成层层叠叠的梯状湖泊、池沼,漫流其上,犹如巨龙身上银光闪闪的鳞甲。

黄龙寺内的五彩池计有3400 多个.大者亩余,小者仅一二平方米.《松潘县志》载: "五彩池……所望如明镜,澄净无尘,各有坡堤迂回如砌,大抵成自天然,不假人力.池之形有似钟鼎瓶壶者,有似蕉叶莲瓣菱角者.水色则荡红漾绿泼墨拖黄,甚或似蓝非蓝,似白非白,五色纷陈……."不同于别处的大湖大泽,黄龙寺的梯湖是"袖珍海子"、"珠儿池".每个池子从底到埂,都由乳黄色的石灰华构成,如璞玉,似牙雕,像玉盘,其状千姿百态.池水澄清无尘,水色则因沉积物不同,人站的位置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远深近浅,浓淡分层,池与池间,虽堤岸联接,活水同源,但泾渭分明,水色各异.正如古诗所云: "曲沼芳池宛转通,灵泉疏鉴仗神功;同是一样源头水,五色分流各不同."

据有关地质资料记载,黄龙沟整个属喀斯特地形.在第四纪晚更新时期,它发育于玉翠峰,是古代冰川运动剥蚀而成的冰川谷.数千年来,雪宝鼎、玉翠山及四周高山之上的冰雪融水为地表水渗入地面;在松散的石灰岩类块石崖下部形成浅层潜流.潜流在流向下游过程中,溶入了大量的碳酸钙物,浸出地面后形成无数小溪散流而下.经若干年的沉淀凝聚,碳酸钙灰华淀积物形成了梯堤,拦截沟内碧水,构成数千彩池.黄龙寺整个沟床中,杉、柳、松、柏、桦及许多杂木丛生,根茎交错,盘结于地表.千百年来,流水从树丛根茎间穿流而下,水中所含的碳酸钙不断析出,附着在根茎之上,日积月累,也形成了坚固的碳酸钙围堤.围堤因树根与地势以及杂物所阻,变形为形状不同的小型湖泊,称为"梯湖"、"梯池",地质学上称为"灰华田".碳酸钙灰华淀积物本应为银白色,但在流动过程中,因夹杂其他矿物质而使颜色发生变化——若掺杂了黄泥,则变成乳黄色;若带有铁质,则成褐红色;若带铜或二价铁,其色深蓝;若夹带多种杂质或腐殖土,则为黑色,等等.由于池堤颜色、水的深浅、水底沉积物和周围材木、山色的千变万化,池水就呈现黄、白、褐、灰、绿、粉绿、浅蓝、蔚蓝以及似蓝非蓝、似白非白等诸种难以描述的颜色,人们将这些艳如彩锦的梯湖通称为"五彩池"。

在黄龙沟的3400 多个彩池中,形成了八大景观: 洗花池、盆景池、明镜倒影、娑萝映彩、彩池争艳、琪树流芳、石塔镇海和转花池。

洗花池,又名彩池迎宾.位于海拔3199米—3216米处.这片彩池大小不一,玲珑剔透,在青松翠柏、红花绿柳的掩映下,层层叠叠列成梯队,似玛瑙堆砌,像翡翠琢就,如珊瑚镶嵌,艳美无比。

盆景池,海拔3307米—3335米.这片彩池约百余个,池形多变,交错相连,池中有池,池外有池.很多池中生长着小而苍老的古树,高者三五米,低者不足1米.还有杜鹃及各种野花、芳草,池水花木互映,彩上叠彩.有的如盆栽花插点缀于潭埂池间,有的就亭亭玉立于池水之中,那些水中的树根和枯枝,因石灰华沉积速度惊人,只需一二年时间,就会被石灰华包裹住,形成玉黄色珊瑚般的琼枝玉根.盆景池因这些众多的天然盆景而得名。

明镜倒影,有彩池80 余个,海拔3374米—3381米.这片池予以湖蓝色为基调,水色湛清,静如明镜.山色、树影、白云、蓝天倒映池中,妙趣天成.尤其是秋天,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桦树,墨绿的松柏,银白的雪山,色彩丰富而浓烈粳是平添几多妩媚.清人蒙春辉有诗云: "暮山倒影入芳塘,碧漾玻璃碎水光.览胜浑忘天欲瞑,晚来风露湿衣裳."

娑萝映彩,海拔3391—3399米.娑萝即杜鹃花.这片娑萝花,有16 个品种.每年5—7 月,云杉苍碧,娑萝遍野,如斑斓夺目的彩云。

彩池争艳,海拔3400—3431米.这片彩池大小500 余个,面积最大,水色也最富丽.或蔚蓝,或深绿,或鹅黄,或粉白,或黄中泛紫,或绿中漾红……

池形也极富变化,有的形若荷花,有的状如藕叶,有的像罗汉重叠,有的似龙嘴含珠.池水个个饱满,水一溢出,即在下一梯的池中激起一种龙鳞般的块纹,在阳光下,500 多个彩池就像变幻莫测的万花简.清人蒙春辉诗曰: "山溪澎湃欲暄天,流入池中色色鲜.漾出红蓝青橙紫,玉池彩波同争妍."琪树流芳,位于彩池争艳左侧,海拔3417—3428米.这片彩池有200余个,藏于茂密的树林中.从山间分流而下的股股泉水,淙淙作响,注入池内.池中池堤均长有古木,绿水潺潺,依次跌宕,溢流漱玉而去。

石塔镇海,海拔3469—3552米.此处三面环山,谷地开阔,计有彩池400 余个,高低错落,连环相缀.池中有石塔、石庙.相传系唐代开国元勋程咬金的孙儿夫妇,在黄龙洞中修烁,羽化后的殡葬之地.数百年来,因水势漫延,墓基已沉凝池中,石塔、石庙也没入水中,故名"石塔镇海池".来自雪山的清澈泉水,补给着彩池,池水盈盈,随池堤的颜色分呈乳白、银灰、浅黄、金黄、青紫、绛紫、朱红、浅蓝、宝蓝、浅绿、浓绿等等.这片彩池既不像洗花池那样恬澹,也不像彩池争艳那样娇丽,它自有一种端庄大方、温柔妩媚的独特风韵.它集中了黄龙五彩池的特点,是黄龙五彩池的精华所在.清人马尧安有诗描述其景色: "飞来玉璋叠葱茏,雪岭晶寒峙碧空.谷口蒸霞香绚烂,彩池浴玉碧玲珑.天开图画芳池里,水漾琉璃夕照红.龙池鳞次争芳妍,镇海玉池精华中."这片彩池中还引人注目地生长着许多洁白如玉的石花、石笋,璀璨晶莹。

转花池,又名转花漱玉,海拔3578米.这里已是黄龙沟的顶端.一片清泉从玉翠峰下杜鹃林中流出,从海绵般的青苔上淌溢而过.一小回池初看水平如镜,细看则泉水上涌,形成漩涡.满坡的杜鹃花落花浮水,慢慢旋转数圈方沉入碧澄的水底,故称"转花池"。

黄龙寺风景区的开发,比九寨沟早得多.《松潘县志》记载: "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觐建,亦名雪山寺.相传黄龙真人养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前寺又名罗汲堂,寺门原有一联云: "玉蟑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尺碧水走黄龙".概括而形象地描绘了黄龙寺的自然风光.寺前原有明代牌坊,额书"天然图画".如今前寺已片瓦不存.中寺有七处殿字,现仅存观音殿,已修葺一新,殿内泥塑做工精细.后寺即黄龙真人正殿,位于黄龙寺沟顶端.寺背倚玉翠山,面积2100 平方米,殿高15米余,飞阁重檐,庄严肃静,俯视黄龙全沟.殿内塑黄龙真人像,寺内多横匾、楹联,其一道: "风声雨声钟磐声声声自在;山色湖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后寺背面另有一龙王庙,庙内供奉夏禹、李冰、二郎神三尊像.庙门一副对联,左联为"碧水三千同黄龙飞去",右联为"白云一片随野鹤归来"。

每年农历6 月12—15 日,是传统的黄龙庙会,邻近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地欢度数日.白天赏景,夜晚帐篷连营,围着篝火跳锅庄,整个山谷充溢着欢乐。

黄龙寺梯湖奇绝天下,它被视为"人间瑶池"当不为过。

下一页:嘉兴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