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著述《静思、智慧、爱》
佛陀于人间施行教法,是为了救济人群。也许你们听到“救济”二个字,会有所疑惑,为什么我会说是“救济”呢?因为人生是苦,不止贫困的众生苦,富有的众生也苦。平常我们都知道人生有四大苦,其实以佛法来分析,人生不只有四大苦,还有三界的三苦、人生的八苦。三苦有:苦苦、坏苦、行苦。
一、苦苦:苦上再加苦,这是在欲界中。众生在人间,除了身体上有四大苦(生、老、病、死),还有精神上的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除了身心这八大苦外,生在欲界中,因为有物质的存在,所以有不断追求的苦,还有败坏无常的苦。
二、坏苦:谓长期享受于富乐之中,一旦突生变故,乐相坏时,苦相即至,名为坏苦,亦称为乐极生悲。
三、行苦:是说诸法不住,变易无常,四相迁流、异灭,不得安稳。
在色界中,有“成、住、坏、空”之坏苦。无色界虽已无物质,但却有心识变异之行苦。总之,三界中就是有这三苦。
五蕴炽盛苦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也多是心理形态的痛苦。佛陀来人间就是为了救济众生,使贫困之人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获得物质上的支援,解决物质缺乏的痛苦。
而富有的众生,因为心灵上有不断追求、不知足的痛苦,所以佛陀创立教法,以宗教家的精神来教育众生,充其爱心、富有感情,使人人生活于身心富乐中,所以说佛陀施教是为了救济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