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佛家哲学 < 中华传统文化 :般若人生网
方立天从哲学角度阐述佛家“空”的四层意义
来源: 作者:

佛家哲学的核心性范畴“空”,就有二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多种说法,如何界定“空”的意义,实在并非易事。笔者经过多年反复的体会与思考,认为佛家讲的“空”有多层次的意义,并用现代的表述方法就其主要意义概括为四层:第一,空性。从存在论上说,一切由原因条件构成的存在都是无自性、无实体的,其实质是性空。第二,空理。从认识论上说,“空”反映了一切由原因、条件构成的存在的本质,空是真理,认识空理,就是认识了存在的真实本质,把握了佛家的根本真理。第三,空境。从境界论上说,修持者体悟空性,契合空理,也就进入了生命的澄明之境——空境。在一些佛家学者来看,空境就是佛家的最高境界。第四,空观。从方法论上讲,“空”既然是万有的本性,宇宙的真理,生命的澄明境界,也就应转化为一种修持方法——空观,要求观空的实相,不把存在和见解执为实有。关于“空”的这四种界说,大体上表述了中国佛家学者在不同语境中使用这一概念的多重意义。(方立天《中国佛家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方立天教授从哲学角度讲佛家“空”归纳为:空性、空理、空境、空观,四层意义。

○二空 陈义孝编《佛学常见辞汇》

1、我空和法空。我空又名人空或生空,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即悟诸法缘起性空的真理。

2、性空和相空。性空是说诸法皆众缘和合而生,根本没有自性;相空是说诸法缘生的相,都是虚幻不实的。

○三空:我空、法空、俱空(我法俱空)。注:后面众多空,有些是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多数还是可以归纳入“法空”“相空”的范畴。是否二十空最后都会归纳为“二空”,此处不作讨论。

按:我空、法空,讲的还是性空和相空。空理属于法空,空境属于相空,空观属于修行方法。究其实,性相二说可以涵盖所有宇宙万事万物,包括物质与精神领域。《百法明门论》中将一切法归纳为百法,再归纳为五大类,最后以有为无为圆收一切法。唯识宗言万法唯识,三界唯心。此心此识,乃至一切法都有性和相的两方面。凡夫执断灭空,一提及空,便会落入边见,空与有割裂为二,落入一边。凡夫思维本来就拘泥于相对法中,而佛家实相境界是超二元对立的,圆融绝待。虽然佛法中常依凡夫分别而言性相、空有、苦乐等对待之法,佛法也有五乘三乘二乘之别,但最终都将归入大乘圆顿实相境界--绝待、一真、不二。所以性相一如,性相相即,性相不二。《心经》中以“色”表相,“空”表性,故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有假有,作假观;性空非空,作空观;空有不二,作中观,此即天台宗“一心三观”的圆教实相观。空假中三观一心同时,不偏一端,说一即三,圆融无碍。所以说,大乘空即是般若空,是离二元对立之空,是具有之空,“空假中”同时具足之空。佛经文中常有“空”字,有时指凡夫断灭空、顽空、恶取空,有时指二乘不究竟不圆融之空,有时指大乘实相空、般若空,有时专指性空,有时特指相空……,具体语境要具体分析。

下页: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佛家的道德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