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史园地 < 生活点滴 < 首页 :当前 
《论语》传入日本与释奠之礼
来源:《华夏文化惊四海》 作者:

孔子的学说成为儒教以后,传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在安南、朝鲜、日本等亚洲地区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影响;在17 世纪以后,又通过耶酥教教士广泛地介绍到欧洲.在这里,关于孔子学说在日本的传播,做一点简单的叙述。

应神天皇十六年 (公元285 年) 和百济之王仁 (和迩吉师) 来日本,带来了《论语》和《千字文》,这是汉籍传入日本的开始.据《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之太子菟道稚郎子曾跟王仁学过典籍,其中大概也包括《论语》.大家知道应神天皇之后的仁德天皇自高台见民间炊烟缕缕而高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天皇的仁慈.《日本书纪》记载,当时仁德天皇说,“联既富”,又说,“君以百姓为本”.显然这出自《论语·颜渊九》: “百姓足,君孰不足.”到撰写《日本书纪》的时候 (公元720 年) ,在日本已有许多人熟知《论语》了.据记载,在大化革新的前夜 (公元644 年) ,中臣镰足曾与中大兄皇子一起跟南渊先生学过“周 (公) 孔 (子) 学说”.那时,曾经在中国唐朝学习过的人陆续回到日本,圣人孔子也逐渐被许多人知道了。

祭奠孔子的释奠之礼,最初见自《续日本纪》大宝元年 (公元701 年) 条下,即飞鸟时代的文武天皇的时候.四年后,在大学寮举行的释奠的祭文称孔子为“故鲁司寇孔宣父之灵”,似是模仿中国文章的模式;祭文中写了孔子的事迹和传记.在奈良朝的末年 (公元767 年) 释奠时,座主、音博士、问者等人要发表讲活.次年,即神护景云二年称孔子为文宣王.膳臣大丘上奏天皇,16 年前,即天平胜宝四年,曾在中国见过唐玄宗规定的典礼,于是日本才称孔子为文宣王.这是唐玄宗做出这样的规定28 年以后的事情了.从此以后,在日本也给孔子加上了王号。

此前,“养老令”之学令规定大学和国学每年春季和秋季要各举行一次释奠.学令还规定大学课目除王经外,还须兼习《论语》和《孝经》.与唐令相比,不同的是在必修课目中没有《老子》。

关于这个问题,葛井广成应天皇策问写的对策文说: “我认为,玄《李耳》以独善为宗旨,弃文背君,无敬爱之心.儒 (宣尼) 以兼济为本,尊卑有序,致身尽命.由此可知其长短 (《经图集》卷20)。他明确地宣称儒教不同于老子之道,对政教有益。

平安时代设文章博士,明经博士、明法博士、算博士等四博士.读儒教经典的是明经道,后来成为世袭制,一直由清原、中原两家充当.清和天皇之贞观三年 (公元861 年) ,天皇第一次亲自讲解《论语》 (《三代实录》) ,他把《论语》称为“圆珠径”.“圆珠径”的说法源于梁代皇侃之《论语义疏》.《论语义疏》序文中有: “论语小而圆通,有如明珠.”

后来,皇侃之《义疏》在中国绝版了,江户时代中期将日本版本传入中国,使清代学者大吃一惊.平安时代以古注即何晏的《论语集解》为中心学《论语》,也有人读过后汉郑玄的注释;从“圆珠径”这个名称来看,《义疏》也曾经被许多人读过。

 
下页:儒教与佛教折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