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知识窗口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爱情好复杂
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zs

古往今来,有关浪漫爱情的书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而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把爱情放在显微镜下了。

爱的物质

尽管种族话和传统存在巨大差异,世界各地的人们对爱情的感觉却完全一样。情人们说自己“飘飘欲仙”,一点儿都不错,此时一些特别的化学物质奔流在他们的血液中。含情的对视、轻轻的触碰,甚至一丝气味都会唤醒大脑中沉睡的部分,并迅速到每一根神经。身体的反应也是一致的:充血的肌肤、湿润的手掌、急促的呼吸,全身心的紧张。

出现这些反应不是偶然的。血液中新出现的三种激素不可忽视,即多巴宁、新肾上腺素和PEA。尤其是第三种物质,当一个人遇到所爱慕的人时,他身体里的PEA的开关就打开了。于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就呈现在脸上,一种晕眩突如其来。但是PEA的高浓度并不能总是得以维持,炽热的爱因而总是短命的。

爱情还有另外的物质基础。一类是具有镇静作用的安多芬,它是天然的止痛剂。正是在它的作用下,情人们感到安全、宁静与温馨。一旦失恋或配偶丧失,另一方就会感到无比的忧伤。

爱之图

科学家还弄明白了一个人何以在芸芸众生中对另一个人情有独钟。这同样有生物学和进化论方面的原因。从一定的年龄起,每个人都在下意识中携带着一张“爱之图”。他不自觉地用它检验所看到的每一位异性,即使在茫茫人海中,他也总能一眼找出理想的伴侣来。

所谓的“爱之图”理论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证明,一般认为它是从儿童时期逐渐形成的,并且不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父母双亲最早显著地勾画了子女的“爱之图”。随着孩子的成长,它由模糊变得清晰,一旦最后形成,很难再加以修正,比如有的女性天生厌恶穿高跟鞋,有的女性喜欢大胡子男人,有的则对秃头难舍难分。当然,实际的配偶很难完全符合“爱之图”。

这个理论还表明,一个人同时和两个异性倾心相爱是不可能的,尽管现实中有人声称这么做过。

爱的转移

尽管有玛丽莲·梦露的《七年之痒》,统计数字表明正确的说法应是“四年之痒”。美国学者研究发现离婚最大可能发生在婚后第4年。假如有了孩子,那么婚姻可能继续维持4年。

从自然界的观点看,爱不是永恒的。哺乳类动物中,只有5%的从一而终。见异思迁是人继承了动物的这种本性。在原始社会,拥有多个男偶意味着额外的资源,更大的安全保障,同样意味着更优秀的基因和多样化的DNA遗传给新一代。逻辑上的推论只能如此,那些见异思迁者的后代使现代两性演出一幕又幕爱情悲喜剧。

这是从科学观点透视爱情的几个侧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爱情当然不是自然物质的简单积累,它是无所不包的万有引力,既有肉体,又有灵魂;既有现实,又有幻想;既有诗意,又有PEA。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每个人都怀着这样的期望:爱情的秘密永远不要被彻底揭开,唯有如此,生命才更有意义。

 
下页:“南无阿弥陀佛”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