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书摘意林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莫怕多情
来源: 作者:Ardis Whitman

名作家哲斯特顿说过,最无聊的畏惧是怕伤感多情。我们因为怕人批评自己脆弱,就用一副老于世故的外表来掩饰我们的感情。心里想说的是“感激万分”,口头上却只是轻轻一声“谢谢”;心中的感想是“此时一别,思君为劳”,但是表现出来的只是挥手“再见”。

许多人以为冷淡和不显露感情为成熟的标志。实际上,压抑着情怀,就像是生活在一个没有花,没有音乐,或是没有炉火温暖的世界中。因为我们有感情,所以向朋友和邻居伸出友谊的手,扩大我们认识和友谊的圈子;因为有感情,才能成功地建立婚姻和家庭。婚姻必须有感情,就像是做生意必须有信誉。那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因素,却比任何实际条件更有价值。温情从不会破坏婚姻。与之相反,平实淡漠很容易使婚姻瓦解。

差不多每种有益于人类的进步,都有某一个人的感情力量为推动力。发现胰岛素的班亭医生,出身加拿大农家,小时有个亲密朋友名叫珍妮,和他一起打球、爬树、溜冰、赛跑。有年夏天,珍妮忽然不能和他玩了。她的“血中有糖”,竟至不起。班亭始终耿耿于心。后来他学成行医,立志济人。因为他对她有那一份情感,今日千百万糖尿病患者才得以生存。

只有小人才怕暴露真实的感情。而有所作为的人对内心的温情毫不掩饰,恰似对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生活一样。诗人爱默生的娇妻去世,他每天到她坟上去凭吊,两年如一日。他是一代文坛伟人,可是听他讲演的人都有亲切无拘之感。一个村妇在听他讲演之后说:“我们都是思想简单的人,可是我们听得懂爱默生先生的话,因为他直接对我们的心说话。”

罗斯福夫人艾莲娜有一次心有所感,向经济学家巴鲁克请教。她说:“我的头脑叫我做,可是我的内心叫我不要做。”

巴鲁克的劝告是:“有疑问时,遵从你的心。如果因为遵从你的心而做错事,不会觉得太难过。”

大人物都不怕真情流露,我们为什么要怕?之所以怕,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局限在生活的框框里长大。我们说:在事业上不宜动感情;科学没有感情;甚至对自己也不可温柔多情。我们一定要把自身中最温暖最好的一部分压住藏起,这做法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

我们怎样才能使感情蓬勃?怎样才能恢复似已消失的深情?

首先要问问自己。下次你再要抑制温暖和蔼的情绪时,应该反躬自问:我为什么要压制真情?我怕的是什么?这样做,是出于真诚,是故作老于世故,还是怕人误会?当然,过分的流露感情并不可取,但更重要的是排除猜忌怀疑,不故作老辣,应对生活中亲切感人之事有所反应。

也许我们的最大困难是没有空闲。分秒必争的急促气氛与温柔的情怀格格不入。实际上,抽出一些时间来做那些“看来没有实际价值”的小事,却往往能够美化我们的生活。例如给昨天刚见过面的朋友写一封问候道谢的信,或是送人一点小礼物表示“怀念你”。

时间是一定有的,问题只在我们如何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著名战地记者派系,从来没有因为赶时间发稿而无暇坐下来听一个想家的战士向他吐诉,或是替一个伤兵写一封家信。

从前在我父亲的乡村教区内,一个农民的妻子死了。她是个贤妻良母。儿女长大成人后各自离家独立。她伴着生性乖僻而沉默寡言的丈夫生活了几年,继续操劳,有一天在洗衣时突然死去。在丧礼中,她的丈夫不流眼泪,在走向坟场时,他也没有伤痛的表情。

但是丧礼完毕之后,他迟迟不走,等着和牧师说话。他把手中拿着的一本破旧小书递给牧师,木然说道:“这是一本诗。她喜欢时,你能替她念一首吗?她总是要我和她一起念,我从来没有空。田里每天都有事要做。不过我看破了。今天不下田,并没有什么不得了。大概是非到失之太迟的时候,不会知道应该如何利用时间。”

 
下页:谈话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