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伦理生活化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二五、道小康
来源:般若文海 作者:汪希教授

礼记礼运篇所载,是人文精神的变迁和转移。前说‘大同’:无私无我。今道‘小康’:有我有私。但却能崇礼守法,确立客观统一的价值观。虽然理想也高,却不是高不可攀。实在可当作当前努力的目标。分解看:

整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私有)—是谓小康。

内心世界—人各亲其亲(以自己父母为父母),各子其子(儿女)。货(物资)力(劳力)私有。

外在做为—大人世及(权位世袭)以为礼(礼制),城廓沟池以为固(保护自己)。

礼义纲纪—以正(明定名分)君臣,以笃(亲厚)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开垦、建屋),以设制度(分别宫室、饮食、衣服、车旗、上下、贵贱等),以贤(推崇)勇知(勇者智者),以功为己(私有),故谋用(诡计)是作(采行),而兵(争夺)由此起。

典章刑法—以礼表明定是非标准,导使百姓信守,惩过失,奖仁德。

有了客观的价值观,同时就有了约束与标准。

总之,小康社会之所以小康,乃在于有私有我之外,尚有伦理之规范、礼制之设施,确立了客观的价值观。

—小康社会‘有私有我’,已很需规范和约制了。

 
下页:二六、谈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