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世纪末以前,美洲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远在西欧殖民主义者侵入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就已创造出了十分灿烂的文明——堪与世界优秀文化媲美的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
和印加文化,尤为突出的是他们惊人的天文成就。
印第安人对天文的知识可追溯到遥远的过去.美国《科学文摘》曾刊登了文森特·马姆斯牧罗姆的一篇文章,记叙了这样一个事实:
大约在3351 年前的某一天,伊萨帕的一位祭司发现,在没有任何一种竖在地上的东西的情况下,地面上竟出现了投影.于是,这位细心的祭司记下了发生这一奇怪现象的日子,并且继续留心观察并计算天数.260 天以后,这种现象再次发生.从此,最初的历法产生了,在这种历法中,每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 天,全年260 天。
这就是所谓的宗教历法.至今在危地马拉的一些偏僻山区,土著居民仍然使用这种独特的历法。
居住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玛雅人,继承了伊萨帕人发明的历法,结合自己长期对太阳和星辰的观测,发明了他们的历法.他们有四种不同的历法: 第一种是玛雅历法(即宗教历法);第二种为太阳历,每年18 个月,每月20 天,外加5 天(“无名月”)作为“忌日”,共365 天,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常用历法;第三种是每一金星年为584 天的金星历;第四种是每年为385天零8 小时的太阳历.玛雅人在没有沙漏和滴漏等原始计时工具,更没有现代天文望远镜和其他先进的光学仪器的情况下,借助于特殊的方法,即已较准确地预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时间,掌握了月亮、金星运行周期.他们计算出每一金星年为584 天的结论,同现代科学家们计算的583.92 天相比较,每地球年误差仅72 分钟。
尤为令人惊叹不已的是,玛雅人把造型艺术与天文学知识浑然一体,巧妙地结合在一座座金字塔上.例如: 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地区的七层壁龛金字塔,其有365 个方形壁龛,每龛代表一天.在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四面各有91 级台阶,加上通往最高处圣堂的一级正好是365 级,与全年天数相符.在石阶两旁朝北的两个边墙下端刻成巨型蛇头,每年春分和秋分,在夕阳的照射下,出现“蛇影奇观”.据墨西哥天文和考古工作者说,库库尔坎金字塔坐南朝北而偏西17 度,春分和秋分是一年中仅有的昼夜均分的两天,太阳向正西方向落下,便形成了奇妙的蛇影.玛雅人把蛇影的出现看作是羽蛇神降临大地,春分出现时,带来雨水,开始耕地播种,而当秋分时,则雨季结束.就这样,玛雅人不仅把他们丰富的天文知识结合到建筑艺术中,而且还巧妙地将它同宗教信仰结合起来,并为农业生产服务。
稍晚时候崛起的阿斯特克文化又继承玛雅人丰富的天文遗产.如为纪念他们传说中的“第五个太阳”而建的,以“众神之城”而闻名的牧奥蒂华坎城,考古学家们对该城最高的建筑太阳金字塔进行考察后认为该金字塔象征着“通往新世界的天路之航标.”
居住在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土著居民基多人,在很远古的年代,就经过观察,认定基多城北的卡史贝一带是太阳每年两次跨越南北半球的“太阳之路”,并且设立了标记.后来,经过法国和厄瓜多尔两国的科学家的测定,证明赤道的方位就在“太阳之路”的附近。
自誉为太阳子孙的印加人给许多星体和星座起了名字,并从观察天体中总结出自然界的规律.印加人有太阳年和太阴年的概念.他们的太阳年每年分为12 个月,每月30 天,每年另加5 天;而他们的太阴年则为每年354 天.前印加时期的蒂亚瓦纳科文化,有一座以石造建筑而闻名的“太阳门”。
整个建筑是用一块重达百吨的巨石雕成的,高2.5 米,宽达4.5 米,中央凿一门洞,门楣上有一些精美的、神秘的人形浮雕,有传说中安第斯世界造物主比拉科查像,以及其他各种图案花纹和符号等.据说每年9月21日黎明的第一道光总是准确地从太阳门中央射入.但这座太阳门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如当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雕刻这样巨大的石料,在没有轮制运输工具的条件下,它是怎样经过坎坷的山路运到广场并被竖立起来的,至今还得不到满意的解答.此外,门楣上的图案又代表着什么呢? 有人认为那些符号可能是一种当时的历法,但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历法呢?
在纳斯卡地区,有一片长达60 公里、宽约2 公里的石碛平原,墨色石块砌成宽窄不一的线条纵横其间.这些线条有的是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有的像螺纹、方格等各种形状,同时尚有100 多个动植物图案穿插其间,且每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这就是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纳斯卡地画.它们的用途是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有人推算其可能和天文观测有关,是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历法图.1941 年第一个研究纳斯卡画的保罗·科索克博士说,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学书籍”.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画是古代印第安人描绘的一幅巨型天文历法图,地画中的动物图像可能是各种不同星群形状的复制图,而那些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线条则代表星辰运行的轨迹。
总之,古代印第安人的天文学充满着无穷的奥秘.虽然有些人将他们的天文学成就与外星人的启示联系在一起,但他们神奇的天文学成就如何取得,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李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