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书写工具.千百年来,流传着毛笔是秦朝时蒙恬发明的.我国手工业的各行各业,在旧社会都有自己行业所崇拜的祖师爷.制笔工人像供奉神明似的供奉着蒙恬的神主牌位,把蒙恬当作制笔业的祖师爷.根据《辞源》记载: “恬始作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明确记载着蒙恬发明毛笔的事.毛笔真的是蒙恬发明的吗?
蒙恬是何许人也? 原来蒙恬是2200 年前的秦朝大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蒙恬率领30 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贵族对汉族的掠夺,保卫了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始皇死后,赵高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蒙恬被逼自杀.但人们却怀念着蒙恬的功绩.毛笔发明之前,中国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传说蒙恬率军边疆,经常要向秦始皇奏报军情。
由于边情瞬息多变,文书往来频繁,用刀契刻速度极为缓慢.蒙恬手下的人,几乎天天熬夜赶刻,还是来不及.情急智生,蒙恬随手从士兵手中的武器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杆上,蘸着点颜色在白色的丝绫上书写起来.写着写着,觉得速度较快,于是蒙恬命手下的人,如法炮制,做了许多能写字的工具.北方野狼较多,士兵经常打狼,剥制狼皮,做衣取暖.废物利用,就把狼毛做成笔头.塞外草原,人民多放牧羊群,作为食粮,因而也用羊毛作成笔头.这就是流传下来的狼毫笔和羊毫笔了。
1954 年6月,长沙左家公山发掘了一座完整的战国木椁墓,随葬品保存良好.其中竹筐内发现毛笔,据记载,毛笔“全身套在一支小竹管里,杆长18.5 厘米,径0.4 厘米,毛长2.5 厘米.据制笔的老技工观察,认为毛笔是用上好的兔箭毛做成的.做法与现在的笔有些不同,不是将毛笔插在笔杆内,而是将笔毛围在杆的一端,然后用细小的丝线缠住,外面涂漆.与笔放在一起的还有竹片、铜削、小竹筒三件,据推测可能是当时写字的整套工具,竹片的作用相当于后世的纸,铜削是刮削竹片用的,小竹筒可能是贮墨一类物质的.这支毛笔的发现,对中国毛笔的发明史是一个最重要证据,在研究中国文化史上是具有重大价值的”.这是迄今发现的时代较早最完整的一支毛笔.它比蒙恬发明的毛笔时间要早。
在清朝光绪年间,发现了甲骨文字.它的功绩在于确证了商朝的历史,证明了司马迁著的《史记》中关于商朝的历史是可信的.在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商代的甲骨文,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成熟的文字,是现在使用的汉字的前身.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规划整齐,刚劲挺拔,有的字纤如毫发.龟甲与兽骨,质地非常坚硬,究竟用什么工具契刻,至今还是一个谜.甲骨文究竟是先写后刻,还是直接契刻,至今也是一个谜.从清朝末年至今,在各地发现的甲骨文字,有数十万片之多,其中也发现了一些写而未刻的,因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3000 年前,在毛笔发明之前,究竟是用什么东西作为书写工具的?
五六千年前,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它的文化特点是彩陶,是我国古老的艺术珍品.彩陶器形较多,有陶质的盆、钵、碗、壶、罐等.在外部或口沿,或里面,绘有各种各样生动美丽的图案,如人面纹、鱼纹、鸟纹、鹿纹、蛙纹、三角纹、圆点纹、网格纹、波折纹等等,有的图案还带有原始社会的神秘感,线条流畅,技法多变.彩陶的制作过程,是先在软的陶坯上描绘图案,然后放在窑内烘烧.推测当时的描绘工具,应属毛笔一类较软而富有弹性的,这样才能使图案流畅自然,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绘画工具,至今没有发现实物,所以不得其解.如果确实是毛笔一类的工具,那时间就要往上推到六七千年之前了。
总之,千百年来相传毛笔是蒙恬发明的,且有史籍记载.而从现有的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在蒙恬以前已有毛笔了.但究竟是什么人发明毛笔的? 为什么会把毛笔的发明权加在蒙恬的头上,至今还是一个谜.(蔡继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