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认识自然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屈曲秦淮育莫愁
来源:百科全书 作者:

到南京旅游,莫愁湖似乎是必到之处,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名守讨人喜欢,而且它的湖上风光也够迷人的.不信,请看清代乾隆时代的诗人、号称随园的袁枚(1716~1798 年)曾写过这样一首七言绝句做了概括:

欲将西子西湖比,难向烟波判是非.

但觉西湖输一著,江帆天外白云飞。

在诗人的視野里,也許出于对第二家乡(袁枚原籍杭州,任江宁知府后,终老于南京市区的随园)的热爱,认为莫愁湖的景色并不比西湖逊色,而独具的"江帆天外白云飞"之意境,西湖犹望尘莫及呢! 当你读到这首信手写来的莫愁湖赞美诗时,肯定会勾起你欲作莫愁湖之游的念头。

大凡接触游览胜地,許多人都欢喜从"探源"着手.追查一下名湖的历史,现在,就从了解莫愁湖的"身世"开始。

莫愁湖的来历跟名闻遐迩的秦淮河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呢!

秦淮河的上游发源地有两处,一在句容县境内的宝华山; 一在溧水县境内的东庐山的溧水河.两处源头的河流到江宁就县境内的方山西北村汇合之后,聚流而成为秦淮河,绕过南京市区的西南角,沿水西门、清凉山、草场门之侧,再向西北、流至三汉河,穿过惠民桥,注入长江,即所称的外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内的内秦淮河以示区别。

就目前的地势看,秦淮河自水西门以下的下游地段属于冲积平原,而这段冲积平原形成的历史,尚不足2000 年呢! 这是因为古代的长江江岸直逼清凉山下,水西门外尚为江流所经,未见平原.诸如三国时代蜀相诸葛亮到金陵时,就在今汉中门外舍舟登陆,骑马来到清凉山,站在"驻马坡"上,遥望前面的钟山与足下的石头山(即清凉山),构成对峙的形势,扼守着秣陵(即南京)门户,不禁脱口赞叹道: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 "后来,孙权果然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把东吴的首都从镇江搬迁到南京来.又如公元230 年,东吴的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万名水军前往夷州(即台湾),出发地点也就在汉中门附近的江滨码头上.直到唐代,江流仍依傍着清凉山而过,请看当时的著名诗人刘禹锡(772~842 年)写的《石头城》一诗有云: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由此可见,江涛还拍打着石头城(今清凉山的鬼脸城)呢! 可见,唐代以前,汉中门一带是秦淮河的入江处,这里形成一个暂时的"三角洲".但是,由于秦淮河上游带来的泥沙逐渐在长江入口处淤积,主航道与江岸也就逐渐向西移去,于是秦淮河下游的冲积平原日益扩大,推移到下关附近,如明代早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已从今三汊河一带出发了.秦淮河下游的河水在这块新涨成的平原上纡回曲折,滞流淤积,江渚港叉,纵横交错.使得江水或河水停留在此泛滥平原之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池塘或湖泊,好像镶嵌在这片緑野之上的明镜.也許其中有一个最大的湖泊,又紧挨城门之侧.文人雅士乘兴郊游,被这一派江南水乡的绮丽风光看迷了,再引来古代有关美女的诗词和民间故事的线索,想了个锦上添花的点子,把这个眼下在秦淮河下游新出现的水泊湖荡称为莫愁湖了.封建社会的失意文人,又欢喜托景抒情,或寻幽消愁,于是借莫愁之名而浮想联翩,吟诗填词,连篇累牍,于是莫愁湖之名就远扬四海了。

如今的莫愁湖,位于南京城西侧水西门之外,跨过秦淮河上的"觅渡桥",再往西行約一里便到.湖区面积700 余亩,湖岸周长十余里,水深約2~3米.湖岸的建筑有楼、堂、亭、榭、巍峨错落,林木葱郁,百花争艳.构成胜棋楼、郁金堂、莫愁女雕像、抱月楼等诸景点; 如纵目湖上,碧波粼粼,虎踞倒影、垂柳成行,芦花绕岸,一派自然景色,映入眼帘.所以清代时,被誉为金陵第一名湖。

上面我们从地貌学角度论证了莫愁湖的形成过程.如果再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再论证莫愁湖的历史,也大致相符。

莫愁湖之名,最早见于古籍记载的是北宋乐史(930~1007 年)所著的《太平寰宇记》,书中提到: "莫愁湖在三山门(即今之水西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几乎同一时代,北宋末年著名词人周邦彦(1057~1121 年)写《西河·金陵怀古》中也提到莫愁湖,其词云: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髫鬟对起.怒涛寂寞打空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谈兴亡,斜阳里。

词中所说的"莫愁艇子曾系"与《太平寰宇记》中的所述,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指莫愁湖及其命名的由来。

从这两则古代文献的考查中,莫愁湖的出现約在宋代.也就是说,濒临清凉山下的长江自宋代开始向西侧移动,随着出现泛滥平原,莫愁湖因而形成。

下页:太湖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