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物理大发现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柏克勒尔发现放射线
来源:科技百科 专题:物理天地

1895年底,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因对它的性质不了解,所以取名X 射线.发现X 射线的消息传开以后,全世界都轰动了。

1896年1月20 日,法国科学院举行的星期一例会上,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彭加勒介绍了伦琴的发现,还展出了X 射线的照片.他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会后,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匆匆赶回自己的实验室.他和他的父亲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荧光现象,他们发现,有些物质在太阳光照射下会发出荧光来.这一发现导致今天的许多应用: 日光灯又叫荧光灯,因为它的灯管内壁上涂了一层荧光粉;夜光表的12 个时针点上都涂有荧光粉,经过白天光照后,它们在夜里就能发光……听了彭加勒的报告后,柏克勒尔觉得有必要验证一下,荧光物质是否也能发射X 射线。

2月初,柏克勒尔开始了他的实验.他取来一瓶荧光物质—一黄绿色的硫酸双氧铀钾,这种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荧光,柏克勒尔想知道它们是否会同时发出X 射线.他仿照伦琴检验X 射线的方法,把一张照相底片用黑纸包得严严实实,再把一匙荧光粉倒在纸包上,然后拿到阳光下去晒一会儿.柏克勒尔将荧光粉再倒回到瓶里去,然后拿着包着一张底片的黑纸包进了照相暗房,经冲洗发觉底片被感光了,它的上面是那匙荧光粉的几何影子.柏克勒尔知道,太阳光和荧光都不能穿透黑纸使底片感光.现在底片已感光了,这说明荧光粉经太阳照射后确实能发射X 射线,因为只有X 射线才能穿透黑纸使底片感光.于是柏克勒尔在2月24 日的科学院例会上,简要地报告了这一发现。

为了在下一次例会上作正式报告,柏克勒尔准备再做一次实验.但是天公不作美,从2月26 日开始连续几天阴雨.他只好扫兴地把荧光粉和用黑纸包得严严的照相底片一起放进写字台的抽屉里,等待天晴.关上抽屉时他顺手把一把钥匙压在黑纸包上,边上就放着那瓶荧光物质。

3月1 日天气放晴,柏克勒尔准备着手进行新的实验.细心的他在实验之前特地抽出两张底片检查了一下,看看是否会漏光.抽查的结果使柏克勒尔大为震惊: 两张底片都已曝光,其中一张上还有那把钥匙的影子! 这是怎么回事? 底片用黑纸包好后是放在抽屉里的,又是连续几天阴雨,根本照不到太阳光,那瓶荧光物质也不射出荧光,为什么底片会感光呢?

经过仔细的分析,柏克勒尔猜想,可能硫酸双氧铀钾本身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也像X 射线一样,能穿透黑纸使底片感光.在3月2日科学院的例会上,柏克勒尔激动地宣布了这个新发现,并且声明原先他的推论是不合理的.其实,在日光照射后硫酸双氧铀钾射出的荧光中,并不含有X 射线.柏克勒尔最初在阳光下做的实验,实际上也是放射性射线使底片感的光,只不过他误以为是X 射线罢了。

3月2 日例会后,柏克勒尔又精心设计并做了一系列实验.他对这种铀盐晶体加热、冷冻、研成粉末、溶解在酸里等作物理或化学上的加工,他发现只要化合物里含有铀元素,就有这种神奇的贯穿辐射.柏克勒尔还用纯金属铀做试验,发现它所产生的放射性要比硫酸双氧铀钾强三、四倍.他把这种放射线称为“铀射线”.在5月18 日的科学院例会上,柏克勒尔宣布,铀或铀盐会自发放射出射线(铀射线).这是一种新的、由原子自身产生的射线,这种射线的强度并不因为加热、冷却、粉碎、溶解等物理或化学上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换句话说,这种射线非常“我行我素”,不管外界对它施加何种影响,它始终如一地发出射线.柏克勒尔的这一重大发现和伦琴发现的X 射线一起,敲响了人类迎接原子时代来临的钟声.为此,柏克勒尔获得了190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事后有人认为,柏克勒尔发现放射现象纯属偶然.我们该怎样来看待这件事呢? 当然,那几天正好遇上阴雨,这是偶然因素.但是,柏克勒尔做实验十分细心,临做之前还抽查底片,这就不是偶然的事,而应当归功于他严格的科学态度.如果他只做一次实验,或者不抽查底片,也就不可能成功了.事实上,与柏克勒尔几乎在同一时期,另一位科学家也发现底片跟硫酸双氧铀钾放在一起会被感光.但是,他认为这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就把这一现象轻易地放过去了。

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德说过一句至理名言: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柏克勒尔是一个“有准备的头脑”的杰出科学家,所以在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时,就有了重大的发现。

下页:比重与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