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大学问家.他治学严谨,很注意读书方法的研究,他认为,能读书是一回事,善于读书又是一回事,并不是所有认得汉字的人都善于读书,能和善,一字之差,实际距离却不可以道里计.这其间,读书是否得法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次,他在评论古人的读书方法时说: “一种是寻章摘句式的,读得很细心,钻研每段,以至每一句,甚至为了一个字,有的经师写了多少万字的研究论文.其缺点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对所读书的主要观点、思想却忽略了.另一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这种人读书抓住了书里的主要东西,吸收并丰富、提高了自己,但是不去作寻章摘句的工作.明朝人曾经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很好的譬喻,说前一种人拥有一屋子散钱,却缺少一根绳子把钱拴起来.后一种人恰好相反,只有一根绳子,缺少拴的钱.用现代的话说,这根绳子就是一条红线.”
请看,吴晗对古人的读书方法分析得多么透彻,单纯寻章摘句式的不行,单纯不求甚解式的也不行.而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用“红线”将“散钱”拴起来.对个别重要的章节、词句要深入钻研,毫不含糊;同时也要高屋建瓴,领会全书的内容大意,精神实质。
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一定要吸取古人的经验教训,千万别只顾了“散钱”而顾不了“红线”,或者只顾了“红线”而顾不了“散钱”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