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初春,第一批实用的白炽灯终于问世了,它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和欢乐.白炽灯是爱迪生对人类最辉煌的贡献之一。
但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也有缺点,就是使用寿命较短,这是因为他用的灯丝是炭化竹丝,容易氧化而烧断。
有没有更好的材料可作灯丝呢? 科学家们又开始进行新的试验.1910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克利基用钨丝代替炭化竹丝作灯丝,发现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可用上千小时,这样就发明了钨丝白炽灯.钨丝不仅能耐高温,而且亮度大大提高,因此很爱大众的欢迎.通用电气公司立即申请了钨丝灯泡的专利,并将其命名为“玛兹”(玛兹是希腊神话中的神),从1910年开始向全世界出售.这种钨丝白炽灯从那时起直到现在一直兢兢业业地为人类服务。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钨丝灯泡也有缺点,因为金属钨达到一定高温就开始蒸发,从而使玻璃泡变黑,影响了亮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用电气公司的另一位研究人员兰得米阿想出一个新办法.他不使电灯的玻璃泡成为真空,而是在抽净空气后,给灯泡充以与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气体,如氮气和氩气等,这样就可抑制钨的蒸发,效果很好,很快又申请了专利,并于1913年开始生产这种充气灯泡。
此后,有一位名叫弗里德里奇的美国人,尝试向灯泡里充进碘、溴等卤族元素.这类元素有一种本领,能够把蒸发到灯泡壁上的钨(充了惰性气体后钨仍要蒸发,不过比较慢而已)重新“揪”回来,送回到钨丝上.这样不仅提高了白炽灯的发光效率,还延长了白炽灯的使用寿命.1959年第一盏卤钨灯造出了,从而揭开了白炽灯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