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中叶,贝尔已经发明了电话.几十年后,电话已在世界上普及.好幻想的人又联想: “既能把声音传到远方,能不能把图像传到远处呢? ”那还是在1873年,有一位叫史密斯的电气工程师,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他看到不导电的“硒”遇见阳光能像电池一样产生出电来! 当遮住射向硒的光线时,电也没有了.当时,人们只知道电池和发电机才能发电,可谁也没看到过光能发电!
史密斯在报纸上发表了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一些敏感的科学家的注意.其中有一位叫肯阿里的美国工程师在两块金属板中间夹上硒做成一个特殊装置.将它放在阳光下,果然从金属板上得到微弱电流,作用简直跟当时已普及的电池一样.于是肯阿里称它们为“光电池”,它能把光变成电.不过这电流太小了,一时还派不上什么用场。
光电池在强光照射下产生强电流,在弱光照射下产生弱电流.多么像贝尔发明的能随声音的大小而使电流变化的电话啊! 于是肯阿里联想到: 既然电话能传送声音,光电池能不能传送图画呢?
我们如把报纸上的照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图画是由无数黑白相间的点排列而成,有些地方稀一些,有些地方密一些.所以一张黑白照片,实际上可看成黑点和白点的组合,构成不同的明暗和色调.我们可以把图像分解成许多小单元,这些小单元被称为“像素”,每个像素发出的光强弱不一。
肯阿里把报上发表的照片用黑白小点组成图;同时又把许多硒的小颗粒密集地排列在一块板上,另外还做了一个用小灯泡密集排列的装置.每个小点和小灯之间一个对着一个用电线连接起来.他设想: 黑白小点组成的图放在硒板前用灯光照射,由于硒对光的感应,黑点的地方接受的光比较弱,与之相连的硒粒发出弱的电流;而白点的地方则发出强的电流,这样硒粒产生的强弱电流通过电线传到装置上的各个小灯.他认为一幅由明暗灯光组成的图画就会出现。
设计原理是对的,但实际上根本实现不了.硒产生的电流那么小,又怎能使电灯发光呢? 再说一张底片分割成无数小部分,又要一对对地用几万根甚至更多的导线联接起来,在技术上也做不到。
10年后,波兰人尼布可也用类似想法做着新的实验.他把密布小孔的网板,在景物前旋转,使光从小孔中通过,当光射到硒粒上,随着光的强弱而产生不同大小的电流,这电流随着电线传到远处,使在远处连接的许多小灯发光.尼布可用同样的一个布满极密小孔的网板以同样的速度在发光的小灯泡前旋转.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网板小孔射到白纸上,一幅和发送部分一样的图和景或许就被放映出来。
尼布可连续干了3年,终因光电池产生的电流太弱而遭到失败.难道传播活动图像就真不能实现吗?
1912年,德国人耶斯塔和盖特发明了“光电管”.光电管能根据光的强度转换成不同强度的电流信号,比之于光电池,光电管的效能大多了.而后,美国的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管,三极管能把微弱信号放大许多倍.这样原来因电流太弱而不可能实现的传送活动图画的目标有了实现的可能。
科学研究工作就如搭积木一样.你垒一块,我垒一块,就这样一幢美丽的大厦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天高似一天……
首先使电视发送和接收成为现实的是一个英国人——贝德。
贝德于1888年生于苏格兰.从小就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成年后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师.当时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在为发送和接收图像作着努力,但谁也没成功.贝德也投入了这场试图传播图像的比赛中.贝德想: 既然无线电波能够实现远距离发送和接收,那么发送图像也应该是可能的。
贝德的设想是将一束光照射到照片上,并移动光束照遍照片的各个部位并反射到硒板上.那么硒板上的感光便会随着图像的明暗变化而产生各种强度不同的电流.这一过程称为图像的“扫描”.然后电流便被输送给发射机,由发射机用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由接收机接收,并把电波转换成明暗不同的图像.但这样的图像是静止的,而电视需要的却是活动图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活动图像呢? 我们知道电影实际上也是一幅一幅的静止的图像,但是一张紧接一张,速度极快使人感觉不到图像之间有任何间隔,因而看到的是一个活动的完整画面.电视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但要复杂得多.没有实验经费,只好从废物堆里觅来种种代用品.失败接踵而来,长期的饥饿劳累,使他贫病交加.为了给他的发明寻找经济上的支持人,他想通过报纸宣传他的发明.然而当时的报纸业老板,既听不懂贝德的理论,又嫌他穿得如此破旧,将他视为疯子.在几次拒绝了贝德的请求之后,干脆吩咐门卫,不准这个“疯子”进门。
百折不挠的贝德并没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在自己的卧室中坚持着试验.他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
1925年10月2 日,贝德在室内安了个新装置,他拨动电钮,一下子图像清晰地显现出来了! 他兴奋得一跃而起,冲进楼下商店拉来一个小伙计,几分钟后,“魔镜”里见到了小伙的脸——这是电视播送的第一张脸。
1931年,贝德在大剧院进行公开电视试验.他选择了转播赛马比赛.这也是电视历史上首次的“实况转播”吧!
赛马是当时英国人最喜爱的娱乐活动.当人们在距赛马场23 公里的伦敦大剧场里亲眼看到赛马场上的精彩表演时,都情绪激昂地站立起来.连续不断的鼓掌使贝德一次又一次地向观众鞠躬致谢.电视发送和接收成功了.贝德创造的电视在今天看来显得有点原始,放映出的图像模糊不清.原因是贝德采用了机械扫描方式。
1929年,俄国的罗辛教授提出利用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扫描方式.用阴极射线射出的电子光束在荧光屏上“描绘”画面.电子枪发射一束聚焦了的极细的电子束依一定顺序一行行地依次打在屏上,我们看到的电视就是电于扫描高速地重复不断地进行所产生的结果。
从原理到实施又要克服许多技术上的困难,这一任务又落在移居美国的俄国博士兹窝利金身上.他开始在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实验室工作.1928年他发明制造了用于传送电视影像的光电管——光电摄像管.他和另一发明电视显像管的美国工程师范斯瓦斯合作,实现了以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播。
1935年,为了公开试验兹窝利金博士的电视研究,在美国最高建筑物纽约帝国大厦设立了电视台。
1936年,电视台成功地把电视节目送到70 公里以外的地方.后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验中断.直到战后的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的摄像管,日本人八木教授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的接收天线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建立超短波转播站,终于使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今日电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根据不同需要制出各式各样的电视.商店里供应的电视机琳琅满目,有的屏幕大到54 英寸、有的却只有一本连环画那么大小,可供旅游时随身携带,还有可像画一样悬挂在墙上的薄电视……
在车站、广场、体育场所中则矗立起“顶天立地”的超大屏幕电视;却也有小到可带在手腕上的手表型超微型电视机。
现代新电视视角都很大,你从屏前哪个角度都能看清楚画面。
还制出了可同时播放六个小画面、一个大画面的电视.你觉着哪个精彩,只需一按电钮,在屏幕上就能映出你喜爱的那个频道画面.真是美不胜收啊! 电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广泛用于数学、工业生产、军事国防等各个方面.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