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卫平在《我的围棋之路》中这样写道: "1976年访日比赛的56 局棋,中国队以27 胜、24 负、5 和的总成绩,第一次战胜了日本队.这一空前胜利,标志着中国棋手终于冲出了赶超日本的起跑线,尽管这场竞争对每一个中国棋手来说,都是漫长而极其艰难的."
中国围棋经过唐、宋、元、明的发展阶段,至清朝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接着便出现衰微.光绪年间,中国国手周小松去世后,围棋在中国便失去了优势.民国初年,日本高部道平五段来华,结果是"杀遍中国无敌手".近百年以后,在1976年中国围棋队访日比赛中,聂卫平执黑以七目胜有"电子计算机"之称,并获有"本因坊"、"名人"两大头衔的石田芳夫,实现了中国围棋名宿们几十年来要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夙愿。
聂卫平,1952年生于北京,从9 岁开始跟父亲、外公学下棋.10 岁的时候,一次外公带聂卫平和聂继波两兄弟去劳动人民文化宫棋艺室玩,正碰上有一个少年围棋训练班在训练.外公便找到任训练班辅导员的张福田先生,问能不能让聂卫平兄弟俩参加训练班,并想找两个小选手和聂卫平兄弟俩下两盘棋.没想到训练班的小棋手轮番败在聂卫平兄弟俩"野战军"般混战之下.张福田教练很惊讶,当即同意让聂卫平兄弟俩参加训练班。
聂卫平来到训练班之后,张福田先生让17 个子与他下了一盘辅导棋,结果聂卫平还是输得一塌糊涂.从此聂卫平才知道高手的厉害,认真学起围棋来。
此后,聂卫平又和雷溥华、过旭初、过惕生等名家学棋。
由于得到名人的指点,聂卫平进步很快.1966年,年仅14 岁的聂卫平以北京市第三名的成绩参加全国围棋赛.在全国围棋赛上,聂卫平成绩并不理想,仅获得小组第一名.比赛结束后,聂卫平开始意识到围棋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也清楚地知道,要取得好成绩,自己还有多少路需要走.从此,聂卫平学棋更加刻苦了,他憋足了一股劲要在下一次全国比赛上取得好成绩.可万万没想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切努力和希望全变成一场恶梦。
1969年,聂卫平到东北黑龙江山河农场.他在那里度过有生以来最艰苦、最困难的生活.除繁重的农活外,由于"出身"不好,他受到侮辱和歧视,他心爱的围棋子也被同屋知青打架时扔掉了.到后来,当回忆起这段坎坷、曲折的经历时,聂卫平这样说: "在农场的这段经历确实令人不堪回首,但是,我还要感谢它,因为那艰苦的日子磨炼了我的意志,激发了我的奋斗精神."
1973年春天,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中国国家围棋集训队重新组建.聂卫平也来到国家队,真正开始了他的"围棋之路"。
1974年,聂卫平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围棋赛,并获得第三名.1975年,他在第3 届全运会围棋比赛上,终于战胜三次获得全国围棋赛冠军的陈祖德,取得了第一名。
围棋界把1975年至1979年称做"聂卫平时代".在这4年里,聂卫平蝉联4 次全国冠军,获第1 届新体育杯赛冠军和第1 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在与日本九段高手下的25 盘比赛中,获得胜16 局、和2 局、负7 局的好成绩.为此,他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荣誉勋章,并被评选为1979年全国"十佳"运动员。
虽然聂卫平自己也承认,1974年至1979年是他的"全盛时期",但在 80年代开始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超乎寻常的表现奠定了他棋坛霸主的地位。
在1985年中日围棋第1 届擂台赛上,聂卫平作为中方主将,挂帅东征.结果,他击败了已经6 连胜的"四冠王"小林光一,又战胜了另一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再克名誉棋圣藤泽秀行,为中国队战胜日本队立下殊功.在第2 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在中国队以4∶8 落后的艰难时刻,聂卫平作为主帅披挂上阵,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连克日方4 员战将,把比分追成8∶ 8.日方最后一员战将是擂主大竹英雄九段.大竹英雄是木谷实的弟子,是超一流棋手.他的棋下得如行云流水,是典型的艺术型下法.由于大竹只在60年代与陈祖德下过一盘棋,后来一直未和中国棋手交过手,这使大竹英雄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1987年4月,聂卫平与大竹英雄在东京进行中日擂台赛的决战.聂卫平执黑,奋战7 个半小时,最后以两目半的优势获胜,为中国队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围棋这门中国的古老艺术,终于又在一个中国人身上实现了它的价值.聂卫平的获胜,使中日围棋进入了对抗时期.为了这个时期的到来,可以说聂卫平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奋斗之路。
聂卫平对自己的围棋之路,说过这样的话: "我觉得自己所以走上围棋之路,性格方面的因素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这种性格使我从小就对能比出输赢的游戏感兴趣.然而,我最终成为一名棋手,也是出乎父母和我本人的意料之外的,但其中却有很大的必然性.首先,我的好胜性格和围棋这项技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其次,我的父母和外公都是热心的围棋爱好者;此外,我是不大因输棋而垂头丧气的,而是每输一盘,就想方设法赢回十盘,不但现在是这样,以前水平不高的时候也是这样."这些普普通通的话,是否可以找到聂卫平围棋之路的真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