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代有多次大规模绘制宗教壁画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画院为中心,而且是画院画家的主要任务的一部分.现在只举画大相国寺和画玉清昭应宫为例。
大相国寺是汴梁最大的一个庙,有六十余院,是个社会活动的中心.庙会每月开放五次,进行各种日用杂物的交易,异常热闹。
自唐代以来,大相国寺就保存了很多艺术名迹,如吴道子画的文殊和维摩、车道政画的毗沙门天王、名匠王温装銮的弥勒像、名匠李秀刻的大殿障日板等,共称“相蓝十绝”.北宋初年名画家高益在重修庙宇的时候进行了壁画.大相国寺后来再重修的时候藏在皇家的高益的旧底本就成重绘的根据.一次重修是高文进、王道真、李用及和李象坤等名画手参加的.又一次重修是在治平二年(公元一○六五年)大水之后,治平二年因为多雨,汴河涨水造成水灾,大相国寺墙壁浸坍了很多,水退后只保存下高、王、二李等人所作的四幅.进行重绘时,崔白和李元济参加了工作.——从高益、高文进到崔白、李元济,屡次参加大相国寺绘制壁画工作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名手。
从这些壁画名称上可以看出一部分壁画的内容。
高益画“阿育王变相”“炽盛光佛降九曜”就是有小幅底本收藏下来的.大水未毁的四堵是: 王道真画“给孤独长者买祇陀太子园因缘”、“志公变”、“十二面观音像”,李用及和李象坤合画“牢度差斗圣变相”和高文进画“大降魔变”.相国寺大殿的壁画,左壁是“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右壁是“佛降鬼子母建立殿庭乐部马队之类”。
这些变相大多是园林、斗法、降魔、乐部马队、百戏,十一面观音,总之,是炫示一些热闹场面。
这些壁画中明显的有真实的生活素材.宋太宗赵匡义很嘉许高益画“阿育王变相”中的战争场面,以为高益了解军事.高益画的乐队,其中弹琵琶的拨下弦,但另外管乐器都在奏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懂音乐的人解释琵琶是拨过才有声,拨下弦表示发声的正是四字所在的弦。
玉清昭应宫是宋真宗赵恒为掩饰自己对外战争的失败而修建的.修建“玉清昭应宫”以贮藏“天书”,并供奉玉皇、圣祖(捏造的赵氏祖先——赵玄朗)、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匡义),规模宏伟,原计划要十五年修成.但修筑时,昼夜不停,夜间则燃烛施工,所以只用了七年.为了修筑玉清昭应宫,召募各地有名的画家就超过了三千人,经过考试入选的是武宗元、王拙二人为首的百余人,高文进、王道真、燕文贵也都参加。
关于玉清昭应宫壁画的具体内容和表现,由于材料缺乏,所知甚少.但传说张昉画三清殿天女奏音乐像、丈余人物,不用起稿,奋笔立就.王拙曾画五百灵官、众天女朝元等图,这些场面宏大、人物形象众多的壁画,反映了当时绘画所达到的水平。
玉清昭应宫在天圣七年(公元一○二九年)遭雷击起火,除二殿外全部焚毁。
自玉清昭应宫的修筑开始,北宋有一系列的道教宫观的修筑.大中祥符五年又修景灵宫,供奉所谓赵氏先祖,成为神仙的“圣祖”.到宋徽宗赵佶时期筑五岳观、宝箓宫等都是崇尚道教所致。
随着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道教壁画的题材的多样化,道教壁画创作也活跃起来.北宋初年有名的人物画家,主要的都是道教壁画家和画院画家.如高益(世称大高待诏)、高文进(世称小高待诏)、王霭、武宗元、王拙等.画院外画家,如王拙、孙梦卿(世称孙吴生、孙脱壁)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壁画,故不为当时评论家和收藏家所重视,因此他们在绘画史上不为人所注重。
当时的人物画家也多擅长肖像画.武宗元曾把赵匡义的像画在洛阳上清宫的三十六天帝的行列中间,引起赵恒的惊讶,这是把现实的人加以神化的突出例子之一.王霭曾奉命去江南偷画李煜的谋臣肖像,并且在定力院(赵匡胤未作皇帝以前住家的地方)画赵匡胤父母像作为纪念.牟谷、元霭和尚也都是赵匡胤左右,有水平的肖像画家.治平元年(公元一○六四年)在景灵宫孝严殿绘的壁画,可以作为北宋人物画方面的一件大事.孝严殿中一方面画了宋代开国的一些重要事件以表示歌颂;一方面画了宋仁宗赵祯朝的七十二名大臣的像,都是派人到每家绘写的。
北宋初年人物画的其他表现所知很少.有关风俗画的片段材料特别有重要的意义。
高元亨曾画《从驾两军角觝戏场图》,据说高元亨具体地描写了在观看这一紧张的运动比赛,群众的各种不同的神态: 象墙壁一样四周围着,有坐有立,有翘脚探头,有互相攀扶、俯仰各种姿态,也有男女、老幼、贵贱、技艺、外族,及性别、年龄、阶级、身份和种族的不同。
燕文贵曾画《七夕夜市图》,描写汴梁城最繁华的街道的一部分——潘楼附近(金银彩帛交易的集中地,潘楼是汴梁最大的酒楼之一)七夕夜晚的世俗的热闹场景。
这两幅画从选择的题材方面看,描绘的是世俗生活,并作了详尽、复杂、认真、具体的描写.这两幅作品是宋代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标志.宋代宗教画保存下来的很少,以卷轴画形式保存下来的壁画稿本.最有名的是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卷》.此图卷另一稿本,称为宋人《八十七神仙图卷》(图236、237)
《朝元仙仗图卷》描绘五方帝君中的三个帝君,前往朝谒天上的最高统治者时的队仗行列.这个行列应该是由八十八个神仙组成(《朝元仙仗图卷》缺最后一名神仙,《八十七神仙图卷》则缺最前一名神将).八十八个神仙,共四种类型: 三个帝君(头上有圆光),八名武装神将,十名男神仙,六十七名女仙(这些女仙中有玉女,也有金童,但都作女装).四种类型人物形象都是按照一定的理想的特点描绘的,所以大多数都缺乏具体性.但十名男神仙的形象,却可以看出在追求个性的特点.对全部人物行列勾绘了稠密重叠的衣褶,并且尽量变化着头饰、仪仗和六十七个仙女的姿态.这些变化产生了形式上的丰富和华丽的效果,努力避免单调的感觉.全卷人物神态和在风中飘动的旙旗、裙裾、飘带、花枝,一面行进一面飘动的感觉得到完整和统一的效果。
武宗元(公元? ——一○五○年)是北宋时代重要的宗教画家,被认为可以和吴道子相比.他的画迹除了上面已经涉及的以外,洛阳南宫三圣宫东壁十尊丈余高的太一神,以及龙兴寺(许昌)、嵩岳庙、中岳天封观等处壁画都负盛誉。
道教画以现实生活的描写代替超人间的神仙世界的描写.称为《护法天王图卷》的稿本和称为《西岳降灵图卷》的稿本,描绘了各种形形色色人物,包括贵族及其眷属随从,甚至市井中的商人、乞丐、渔父、玩把戏的等等.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了各种人的特点.——道教画放手描写市井人物,因为道教相信神仙会隐迹在普通人群中间,可以具有普通人的外表.因而这样的道教画又具有了风俗画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