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芦荟的作用、介绍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库拉索芦荟 Aloe vera L.、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 或斑纹芦荟 Aloe vera L.var. chinensis(Haw.)Berger. 叶中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品.味苦,性寒.入肝、心、脾经.功能:清热、通便、杀虫.主治:热结便秘、妇女经闭、小儿惊痫、疳热虫积、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瘰疬.内服:入丸、散,1~3g,不入汤剂.外用: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有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芦荟大黄素甙(Aloin,Barbaloin),芦荟大黄素甙的异构体异芦荟大黄素甙(Isobarbaloin)、高塔尔芦荟素(Homonatalo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酚葡萄糖甙(Chrysophanol glucoside)、蒽酚(Anthranol)等蒽类及其甙类以及槲皮素(Quercetin)、莰非醇(Camherenol)、芦丁(Rutin)等黄酮类和葡萄糖(Glucose)、甘露糖(mannose)、阿拉伯糖(Ala- binose)、鼠李糖(Rhamnose)、蔗糖(Susrose)、木糖(Xylose)、果糖(Fruct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等糖类物质。

亦含有精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等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胆固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Sitoterol)。

还含有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乳酸(Lactic acid )等脂肪酸类物质以及钾、钠、铜、锌、铬等二十多种无机元素和维生素类物质。

药理作用:

1. 泻下作用 各种芦荟属植物皆含有蒽醌衍生物,尤其是芦荟大黄素甙.这些蒽醌甙要在肠管中放出大黄素等才能发挥刺激性泻下作用.动物口服芦荟可致泻,其泻下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肠,对离体小肠无促进蠕动的作用.给犬注射芦荟提取物,适当剂量可增加小肠液的分泌,并增加脂肪酶的活性,有时也能增加二肽酶的活性,剂量过高反有抑制作用.由于各种芦荟中所含有效成分的量不一,故有人建议用纯芦荟大黄素代替芦荟作为泻药。

2. 抗菌、抗炎和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小鼠实验表明:芦荟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须发癣菌有抗菌作用.芦荟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对人型结核杆菌在体外亦有抑制作用。

芦荟中一种名为 Aa-50 的芦荟混合物对吞噬细胞和人体嗜中性粒细胞有刺激作用.芦荟对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有刺激作用。

芦荟中缓激肽酶有降解体内缓激肽的活性,其与血管紧张素一道能起抗炎作用.以芦荟素 A 给小鼠腹腔注射(50mg/kg),对角叉菜胶诱发的鼠掌水肿有抑制作用.芦荟素 A 能激活大鼠腹膜巨噬细胞以抑制 PGE2 的产生.腹腔注射芦荟素 A 的大鼠腹膜巨噬细胞较未经药物处理的更易黏着和扩散,使细胞内β-葡萄糖甙酸酶活性增加.芦荟素 A 也抑制加热所致的溶血.其抗炎活性取决于它的对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的稳定活性。

芦荟具有免疫刺激性质,能增强小鼠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感染的抵抗能力.此外,从芦荟叶中分离出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多糖,有抗补体作用。

3. 对胃和肝脏的作用 有人认为,芦荟素 A 能通过抑制胃液(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起到抗攻击因子对胃损伤的作用.静脉注射芦荟素 A 10ml/kg,能抑制幽门结扎大鼠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对 Shay 溃疡和消炎痛诱导的胃损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能明显地抑制幽门结扎大鼠水浸应激性胃损伤。

芦荟注射液、芦荟总甙及总甙中分离提得的结晶 Ⅲ 对实验性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对抗大鼠肝损伤引起的 SGPT 升高,对肝细胞损害也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4. 抗肿瘤作用 芦荟醇提取物及从中分离出的芦荟素A和Alomicin均具有抗肿瘤作用.芦荟醇提取物对HepS、ESC、S180及B16黑色素瘤等移植性肿瘤均有效,而腹水癌中仅腹腔注射对 HepA 有效.芦荟苦素对实体瘤也有抑制作用.芦荟素A治癌率达50%~67%,且副作用很微小.其作用机制是,芦荟素A能增加自然杀伤淋巴细胞(NK细胞),不需要抗体存在,便能立即发挥非特异杀伤癌细胞的作用.芦荟素A还有保护 T淋巴细胞的功能及治疗因X-射线造成内脏伤害的作用.芦荟生汁液涂于损伤组织尚可使正常细胞再生.芦荟素A能抑制小鼠甲基胆蒽诱发的纤维肉瘤.芦荟提取物1:500的醇浸出物在体内可抑制 S180 和艾氏腹水癌的生长。

5. 其他作用 芦荟中的多糖Aloeferon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用10~25g/kg给予小鼠,对箭毒和阿托品的毒性有对抗作用。

芦荟提取物1:500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芦荟浓煎膏的水溶液,有对抗水合氯醛对离体蟾蜍心脏的毒性;下肢血管灌流,1:200为收缩,1:1000则轻度扩张.用2%水浸液给兔静脉注射(0.5ml/kg),30分钟后红细胞数有轻度增加,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显著增加.能缩短凝血时间。

芦荟提取物对肾上腺皮质有某些兴奋作用,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

动物实验表明:芦荟水浸物(10%溶液)对人工创伤之动物,有缩短治愈天数和轻度促进愈合的作用.亦有将芦荟制成凝胶制剂用于皮肤或其他组织创伤以及烧伤。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用于止血 

a. 急性出血者取芦荟3~6g,研粉,用油纱条蘸药后填塞鼻腔.慢性出血者将芦荟0.5~1g 加温开水5~10ml 搅化,仰面滴入出血鼻腔,每次1~2滴,每日3~5次.治疗鼻衄53例,用药1次止血者8例,1日止血者37 例,2日止血者8例.[中医杂志 1989;30(4):34]

b. 外伤和小动脉血管破裂出血,量多较急者,用消毒棉或油纱条蘸芦荟粉填堵或压迫出血处;局部少量出血较缓者,用药粉5~10g 撒敷出血处;鼻衄,间断出转量少者,将药粉3~6g 加温开水 10~20ml 搅化,除去不能溶解物,用塑料滴瓶滴入鼻腔内1~2滴,每日3~5次.用撒敷法和填塞法共治疗156例,均1次止血;滴鼻法治疗45例,1日血止者37例,2日者8例,连续治疗两周后,0.5~2 年未出血者43例,停药7~10天又出血者2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9;(2):18]

2. 治疗萎缩性鼻炎 先以 2%地卡因湿透棉片,贴于注射部位5~10分钟,然后用20%芦荟浸出液注射于两侧的下鼻甲前端黏膜下,每侧2ml,再用棉球轻压注射部位以防出血,每周1次,4次为1疗程.治疗48例,均于用药1~2次后症状减轻.[陕西中医 1985;(6):270]

3. 治疗头癣 芦荟30g、蟾蜍5g,酒浸切细加水200ml,文火熬如饴状,待冷备用.外涂,1日3 次,次日洗净再涂,连用10天,用于成人、小儿均获奇效.[河南中医 1984;(6):48]

4. 治疗银屑病 10%芦荟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3ml,每日1次.治疗30例,经治疗16~90次,治愈3例,显效7例,好转13例,无效7例.[临床皮肤科杂志 1983;(4):218]

5. 治疗脚鸡眼 取适量芦荟叶置于鲜童便或自己的尿中,浸1~2小时,取清水漂洗备用.首次贴药前将患部用水浸洗,使皮肤软化,用刀刮去角皮层,然后将芦荟切去表皮,贴患处,胶布固定,每晚睡前换药1次,轻者连续3~4次,重者6~7次.治疗18例,均获痊愈.[福建中医药 1982;(4):27]

6. 治疗黄褐斑 芦荟300g,绿豆150g,共研细末备用.将药粉调成糊状,薄薄覆盖于面部或患部,保留30分钟.早晚各一次.敷上药糊后,可配合手法按摩以助药力吸收.夏季药粉以西瓜汁调敷,其他季节均用鸡蛋清调敷.1个月为1疗程.一般1 个疗程可达到面部肤质改变,2~3个疗程可使病灶明显好转或消失.[中医杂志 1991;32(9):57]

方剂选用:

1. 治疗小儿急惊风:芦荟、胆星、天竺黄、雄黄各一钱.共为末,甘草汤和丸,如弹子大.每遇此证,用灯芯汤化服一丸.(《本草切要》)

2. 治疗小儿脾疳:芦荟、使君子.以上各等分,为细末.米饮调下一、二钱.(《儒门事亲》)

3. 治疗大便不通:臭芦荟(研细)七钱,朱砂(研如飞面)五钱.滴好酒和丸,每服三钱,酒吞.(《本草经疏》)

4. 治疗痔瘘胀痛、血水淋漓:芦荟数分,白酒磨化,和冰片二、三厘,调搽.(《本草切要》)

配伍效用:

芦荟配伍朱砂 芦荟泻热导滞;朱砂镇惊安神清热.二药伍用,有泻热通便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结便秘而见烦躁不安、失眠易惊者。

[注意事项]

宜忌:孕妇忌服.脾胃虚寒者禁用。

毒副作用:在所有大黄甙类泻下药中,芦荟的刺激性最强,其作用伴有显著腹痛和盆腔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肾炎。

芦荟内服剂量过大可引起中毒,亦有作为堕胎药服用而致中毒者.中毒的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出血性胃炎、血便、里急后重、孕妇可致流产、腰痛、肾脏损害等.长期应用可致结肠炎。

中毒救治:

1. 催吐、洗胃,服用活性炭、盐类泻剂及蛋清等。

2. 腹痛甚者可给予镇痛剂。

3. 如系孕妇中毒,尚应注意保胎,可选用黄体酮及维生素E等。

[医家论药]

“芦荟,寒能除热,苦能泄热燥湿,苦能杀虫,至苦至寒,故为除热杀虫之要药.其主热风烦闷,胸胁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者,热则生风,热能使人烦闷,热除则风热烦闷及胸膈间热气自解.凉肝故明目.除烦故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热所化也;五疳同为内热脾胃停滞之证;湿热痔病疮瘘,亦皆湿热下客肠脏,致血凝滞之所生,故悉主之.能解巴豆毒,亦除热之力.”(《本草经疏》)

“芦荟,大苦大寒,功专清热杀虫,凉肝明目,镇心除烦,治惊痫,敷齿湿癣.”(《本草害利》)

“芦荟,凉肝杀虫之药也.凡属肝脏为病,有热者,用之必无疑也.但味极苦,气极寒,诸苦寒药无出其右者.其功力主消不主补,因内热气强者可用,如内虚泄泻食少者禁之.”(《本草汇言》)

“芦荟,入厥阴肝经及冲脉.其功专于杀虫清热.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及经事不调,腹中结块上冲,与小儿疳热积滞,非此不除.同甘草为末,治头项顽癣甚效.”(《本经逢原》)



 · 下页:炉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