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洞角科动物赛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L. 等的角.味咸,性寒.入肝、 心经.功能: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主治:热病神昏痉厥、谵语发狂、头痛眩晕、惊痫搐搦、目赤翳膜.内服:磨汁,0.9~1.5g;煎汤,1.5~3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其中角蛋白含量最多.羚羊角的角蛋白含硫只有1.2%,是角蛋白中含硫量最少者之一。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的朝向性运动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加速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开始速度,显著降低对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宁、电休克的敏感性,但不导致肌肉松弛.羚羊角煎剂 10g/kg 给小鼠灌服,能显著降低咖啡因所引起的惊厥率和加快其恢复率,使死亡率降低。
给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醇提取液10g/kg、水煎剂2g/kg、水解液80mg/kg ,均能延长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注射液80mg/kg,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2. 解热作用 羚羊角煎剂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灌胃后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6小时后逐渐恢复。
3. 降压作用 用羚羊角醇提取液1g/kg 给麻醉犬或猫静脉注射,可使血压降低.给清醒大鼠应用羚羊角制剂1g/kg,亦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4. 其他作用 羚羊角酶、酸水解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动物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镇痛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痫症 海螺50g,二丑30g,酒军、全虫、僵虫、胆星、石决明、朱砂、琥珀各15g,羚羊角10g.共为极细末,每次服7.5~10g,日服2次,白开水送服.因羚羊角价格较贵,故可酌情少用,并酌加天竺黄15g,效果亦佳.[黑龙江中医药 1991;(1):33]
方剂选用:治疗偏风,手足不随,四肢顽痹:羚羊角(镑)一两,独活(去芦头)二两,乌头(炮裂,去皮、脐)三分,防风(去叉)一分.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腹、夜卧各一.(《圣济总录》羚羊角汤)
2. 治疗阳厥气逆、多怒:羚羊角、人参各三两,赤茯苓二两(去皮),远志(去心)、大黄(炒)各半两,甘草一分(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宣明论方》羚羊角汤)
3. 治疗产后中风,身体反张如角弓:羚羊角屑三分,独活一两,当归三分(锉,微炒),防风一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细辛半两,桂心半两,麻黄一两(去根、节).捣,粗罗为末.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羚羊角散)
4. 治疗小儿夜啼及多惊热:羚羊角屑一分,黄芩一分,犀角屑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茯神一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太平圣惠方》羚羊角散)
5. 治疗心肺风热冲目,生胬肉:羚羊角(镑)、黄芩(去黑心)、柴胡(去苗)、升麻各三分,甘草(生锉)一两.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服.(《圣济总录》羚羊角汤)
6. 治疗眼卒生翳膜:羚羊角屑半两,泽泻半两,甘菊花一两,葳蕤半两,菟丝子半两(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羚羊角散)
配伍效用:
羚羊角配伍钩藤、白芍、生地 羚羊角清泻肝热、息风止痉;钩藤功似羚羊角但力较弱,同羚羊角同用可助其凉肝息风之功;白芍、生地滋阴柔肝舒筋.诸药伍用,有凉肝息风、养阴柔肝之功效,用于治疗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壮热不退、惊痫抽搐、痉厥等证。
羚羊角配伍黄芩、龙胆草 羚羊角清泄肝火;黄芩善清肺热;龙胆草泻肝经实热.三者伍用,有清肝泻肺、退翳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肺有热上行入眼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注意事项]
毒副作用:本品毒性很低.给小鼠应用羚羊角 2g/kg,连续7次(每日1次),体重增长缓慢,而饮食、排便、自由活动等方面无明显改变。
临床应用本品,未见有不良反应的报告。
[医家论药]
“羚羊角,入厥阴肝经.肝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经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而羚羊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淤滞下注,疝痛毒痢,疮肿瘰疬,产后血气,而羚羊角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羊角能降之.”(《本草纲目》)
“诸角皆能入肝,散血解毒,而犀角为之首推,故痘疮之血热毒盛者,为之必需.若痘疮之毒,并在气分,而正面稠密,不能起发者,又须羚羊角以分解其势,使恶血流于他处,此非犀角之所能也.”(《本经逢原》)
· 下页:刘寄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