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
白芍药《本草经集注》,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杭芍,亳芍。
[考证]
白芍是芍药之一种,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陶弘景谓:“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 赤,赤者小利。”《开宝本草》载:“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红白二色。”《本草图经》载:“芍药二 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又载:“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春生红芽作丛, 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夏开花,有红白紫数种,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时采根。”现用药材有白芍、赤芍之分,主产 区多栽培单瓣芍药入药,这和《植物名实图考》中所说:“今入药用单瓣者”相一致。
[药材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粗细较均匀,长5-20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较平滑 (亳芍) ,或较粗糙,隐约可见横长皮孔痕及纵 横浅纹,并有细根痕或未除尽的黑棕色外皮。质坚实而重,角质,切断面类白色或微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其内方有1-2条断续环 纹,为切向相接的导管束所形成,射线宽,类白色。气微,味微苦、酸。 饮片性状:白芍为近圆形或椭圆形的薄片,表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片面平滑,角质样,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周边淡棕红 色或粉白色,有皱纹。质坚脆。气微,味微苦酸。酒白芍呈微黄色,微有酒气。炒白芍表面微黄色,偶见有焦斑。有焦香气。醋白芍呈 微黄色,微有醋香气。土炒白芍呈土黄色,微有焦土气。
[成品规格]
商品分白芍、杭白芍等。按大小粗细分等。 (1) 白芍 圆柱形,直或稍弯,去净栓皮,两端整齐。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质坚实体重,断面类白色。味微苦酸。一等:长8cm以 上,中部直径1.7cm以上,无芦头、花麻点、破皮、裂口、夹生。二等:长6cm以上,中部直径1.3cm以上,间有花麻点。三等:长4cm以 上,中部直径8mm以上,间有花麻点。四等:长短粗细不分,兼有夹生、破条、花麻点、头尾、碎节或未去净栓皮。
(2) 杭白芍 圆柱形,条直,两端切平。表面棕红色或微黄色。质坚体重,断面米黄色。味微苦酸。无枯芍、芦头、栓皮、空心。一 等:长8cm以上,中间直径2.2cm以上。二等:长8cm以上,中部直径1.8cm以上。三等:长8cm以上,中部直径1.2cm以上。四等:长7cm 以上,中部直径1.2cm以上。五等:长7cm以上。中部直径9mm以上。六等:长短不分,中部直径8mm以上。七等:长短不分·直径5mm以 上,间有夹生、伤疤。 出口品按毫白芍规格,条直,长5.5-13cm,粗细均匀,两端切平整齐,内外色泽洁白、光亮。体五.无空心、断裂痕。按直径5.6- 2.6cm分六等。
[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6-10列木栓细胞;去皮者偶有残存。皮层窄,薄壁细胞有的可见大的纹孔。韧皮部筛管群于近形成层处较明显;有的韧皮薄壁细胞纹孔亦大。形成层呈微波状环。木贯部约占根半径的4/5,导管于近形成层处成群或被木纤维间隔而散在,有的与木 纤维束径向相间排列;木射线较宽;中央初生木质部不明显。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类白色。①含糊化淀粉粒的薄壁细胞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也有淀粉粒未全糊化。②草酸钙簇晶甚多,直径11-35μm, 含晶细胞常纵向连接,簇晶排列成行;偶有方晶或类圆形结晶。③木纤维主为纤维管胞,长梭形,有的中部较粗,直径约至44μm,具 缘纹孔不甚明显,纹孔口斜裂缝状,孔沟明显,常扩展成圆形,胞腔中有时含微粒状草酸钙结晶。此外,有具缘纹孔、梯纹、网纹导管 或管胞、薄壁细胞等。
· 下页:白及的种植、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