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槟榔的鉴别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药别名]

宾门 (李当子《药录》,白槟榔《药性论》,橄榄子《食疗本草》,洗瘴丹 (侯宁极《药谱》) ,大腹槟榔《本草图经》,槟榔子 《本草纲目》,青仔《中国树木分类学》,槟榔玉、榔玉《中药志》。

[考证]

槟榔始载于李当之《药录》,《名医别录》列入中品,谓:“疗寸白,生南海。”《本草经集注》载:“此有三四种:出交州,形小 而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涩;核亦有大者,名猪槟榔,作药皆用之。又小者,南人名貊子,俗人呼为槟榔孙,亦可食。”《本草 图经》载:“槟榔生南海,今岭外州郡皆有之,大如桄榔,而高五、七丈,正直无枝,皮似青桐,节如桂竹,叶生木巅,大如楣头,又 似甘蕉叶。其实作房,从叶中出,傍有刺,若棘针,重叠其下,一房数百实,如鸡子状,皆有皮壳..其实春生,至夏乃熟..尖长而 有紫文者名槟,圆而矮者名榔,槟力小,榔力大。今医家不复细分,但取作鸡心状,有坐正稳心不虚,破之作锦文者为佳。”《本草纲 目》载:“槟榔树初生若笋竿积硬,引茎直上,茎干颇似桄榔、椰子而有节,旁无枝柯,条从心生。端顶有叶如甘蕉,条派开破,风至 则如羽扇扫天之状。三月叶中肿起一房,因自拆裂,出穗凡数百颗,大如桃李,又生刺重累于下,以护其实,五月成熟,剥去其皮,煮 其肉而干之,皮皆筋丝,与大腹皮同也。”以上本草所述之特征,均与今之槟榔原植物相符。

[药材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种子。

[药材性状]

种子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钝圆,基部平宽,基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稍凹下的淡色状纹理,偶附有银白色内 果皮斑片或中果皮纤维基部中央凹窝 (为珠孔部分) ,旁有大的淡色种脐。质极坚硬,不易破碎,切断面可见大理石样纹理,系红棕色 的种皮及外胚乳向内错入于类白色的内胚乳而成,纵剖面珠孔部位内侧有空隙,藏有细小干缩的胚。气微,味微苦、涩。饮片为圆形的 薄片,厚1-2mm。

饮片性状: 槟榔为类圆形薄片。表面呈棕、白色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周边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质坚脆易碎。气微,味涩微苦。 炒 摈榔表面呈淡黄色。 焦槟榔表面呈焦黄色。

[成品规格]

商品分为一、二等货,以个大、体重、质坚、无破裂者为佳,以海南岛产者最著。

规格等级标准:

一等:呈扁圆形或圆锥形。表面淡黄色或棕黄色。质坚实。断面有灰白色与红棕色交错的大理石样花纹。味涩微苦。每公斤160个以 内。

二等:每公斤160个以外;间有破碎、枯心,不超过5%;轻度虫蛀不超过3%。其余同一等。

[显微特征]

槟榔种子横切面:种皮组织分内、外层,外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石细胞,内含红棕色物,石细胞形状、大小不一,常有细胞间 隙;内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含棕红色物,并散有少数维管束。外胚乳较狭窄,种皮内层与外胚乳常插入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内胚 乳细胞白色,多角形,壁厚,纹孔大。



 · 下页:槟榔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