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蟾酥的鉴别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药别名]

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日华子本草》,癞蛤蚂浆《新疆药材》,蛤蟆酥《山东中药》,蛤蟆浆《中药材手册》。

[考证]

本品始载于《药性论》,原名蟾蜍眉脂。《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云:“眉间有白汁,谓之蟾酥。以油单 (纸) 裹眉裂之,酥出 单 (纸) 上,人药用。”《本草纲目》曰:“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干白,安置 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块,干之。”根据以上记载蟾 酥的采制方法以及蟾酥之性状,与现今蟾酥一致。其原动物蟾蜍始载于《名医别录》。陶隐居云:“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 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上述特征与蟾蜍属 (Bufo) 动物完全一致。

[药材来源]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ra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

[药材性状]

团蟾酥形状、大小常因地而异,通常呈扁圆形团块、饼状或扁圆棋子状 (习称“棋子酥”) ,直径3-10 cm,厚约5 mm,茶棕色、紫黑 色或紫红色,表面平滑;片蟾酥呈不规则片状,厚约2 mm,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一面具箬竹叶脉的平行压纹。质坚硬,断面 胶质状,有光泽,遇水起泡,并泛出白色乳状液。气微腥,味初甜后麻辣刺舌;粉末嗅之作嚏。

饮片性状: 蟾酥粉呈棕褐色粉末状。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酒蟾酥仍为棕褐色粉末。乳蟾酥呈灰棕色 粉末,气味及刺激性比瞻酥粉弱。

[成品规格]

(1) 商品分为:⑴东酥 (团酥、块酥) ,呈圆形饼状,边缘较薄,中央较厚或上面凸出,下面出入,直径6-10cm,中央厚约2-3 cm,每块重约67-100克,大都为出口商品蟾酥。

(2) 片酥 (片子酥、盆酥) 又分两种:一种是圆形浅盘状,边缘交起,中央平坦,分层、半透明、坚而脆,另一种是长方形片状四边 和中央厚度基本一致,厚约2-3cm,不透明,每块重约15克。

(3) 棋子酥 (杜酥) 呈扁圆形,似围棋棋子形状,每块重约15克。 一般认为山东的产品较佳。

[显微特征]

粉末淡棕色。用甘油水装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呈半透明不规则碎块,以水合氯醛液装置并加热,则碎块透明并渐溶化;如用浓硫酸装 置,则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溶解缩小,呈透明类圆形小块,显龟裂样纹理,放置稍久渐溶解消失。



 · 下页:蟾酥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