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川贝母中成药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成药]

1.贝母流浸膏 贝母 (2号粉) 1000g;70%乙醇适量。取贝母粉,用70%乙醇作溶剂,按渗漉法制备,先收集初漉液850ml,另器保存,续 漉液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850ml,混合,加适量70%乙醇稀释至全量,静置24小时,滤过,即得。取本品少许,加2% 醋酸溶液10ml,加碘化汞钾试液3滴,即生成白色浑浊。本品含醇量应为45%-55%。功能镇咳、祛痰。口服,每次2-5ml,每日3次。 (新疆人民出版社《医院制剂》1981年)

2.贝母梨膏 川贝母40g,梨膏1000g。以上二味,川贝母粉碎成细粉;梨膏用水加热溶化,静置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 1.25 (80℃) 的清膏。另取白糖30g制成单糖浆,加入清膏中,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川贝母细粉,混匀,即得。本品为深棕色稠厚半流体;味甜,微酸涩,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10。取本品1g,加水20ml溶解后,依法测定,pH值4.0-5.0。功能润肺,止咳,化痰。用于咳嗽 痰多,咯痰不爽,咽喉干痛。口服,每次10-15g,每日2次。〔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第二册) 1990年〕

3.川贝枇杷露 川贝母320g,枇杷叶750g,桔梗63g,柠檬酸5.3g,薄荷脑1.7g,苯甲酸27g,尼泊金1.8g,杏仁香精12.5ml,杨梅香 精12.5ml,白糖7500g。先將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适量,渗漉提取,回收乙醇并浓缩至400ml。枇杷叶、桔梗用水适量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煮液合并,沉淀滤过,浓缩至1000ml。白糖加水4500ml,加热至沸,滤过静置,上清液浓缩至8800ml。川贝母和枇杷 叶、桔梗浓缩液混合加入苯甲酸、尼泊金,搅匀,滤过,再將薄荷脑、柠檬酸、杏仁香精、杨梅香精溶入药液内,然后加入糖浆,搅拌 均匀,以蒸馏水调至11000ml,灌封,每瓶100ml。本品为棕色透明液体;味甜而香,具清凉感。相对密度应为1.20以上。功能清热宣肺, 止咳化痰。用于伤风咳嗽,肺热咳嗽及支气管炎。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小儿酌减。 (《辽宁省药品标准》1987年)

4.川母雪梨糖浆 川贝母12g,南沙参200g,梨清膏200g,蔗糖750g,苯甲酸钠3g。取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渗漉法用70%乙醇作溶剂进 行渗漉,收集漉液, 回收乙醇。渗漉后的川贝母与南沙参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加入上述川贝 母提取液和梨清膏,混匀,浓缩至适量,加蔗糖和苯甲酸钠,煮沸溶解,滤过,加水至全量,搅匀,即得。本品为棕红色的粘稠液体, 味甜。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28。取本品加氢氧化钠试液混匀,加乙醚萃取,分取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稀盐酸溶解,溶液分置2支试管 中,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发生黄白色沉淀;另一管加硅钨酸试液发生灰白色沉淀。取本品加水强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功能清热润 肺,止咳化痰。用于肺热燥咳,咽干口渴,痰粘喘促。口服,每次20-30ml,每日3次。 (《安徽省药品标准》1987年)

5.复方蛇胆川贝末 蛇胆汁20g,川贝母240g,马兜铃40g,半夏 (制) 620g,重楼140g,甘草20g。以上六味,除蛇胆汁外,川贝母、半 夏、重楼粉碎成细粉,过筛。马兜铃、甘草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蛇胆汁,混匀,干燥,研成细 粉,过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灰黄白色的粉末;味苦、微甘。功能镇咳祛痰。用于风热咳嗽,久咳痰多。口服,每次1g,每日2次。 (《广东省药品标准》1987年)

6.小儿止咳散 川贝母l00g,天花粉200g,石膏50g,甘草50g。以上四味,混合粉碎成细粉,混匀,分装,每包重2g即得。本品为淡黄 白色粉末,味甘。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小儿肺热咳嗽。口服,1周岁以内每次1/4包,2-3周岁每次1/2包,4周岁以上每次1 包,每日2次。风寒咳嗽禁用。 (《辽宁省药品标准》1987年)

7.川贝枇杷片 川贝母70g,枇杷叶870g,桔梗260g,薄荷脑2g。川贝母粉碎成细粉。桔梗粉碎成细粉,取用190g,其粗头与枇杷叶加水 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清膏,与桔梗细粉混匀,干燥,研细,加入川贝母细粉混匀,制粒,干燥。加入苦杏 仁香精5.6ml与薄荷脑,混匀,压片,包糖衣。片重 (底片) 0.2g,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辛,微苦。显微特征:淀粉粒广卵形或贝 壳形,直径40-60μm,脐点短缝状、人字形或马蹄状,层纹可孔,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白色颗粒状物。功能止咳祛痰。用 于伤风咳嗽,支气管炎。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



 · 下页:陈皮治病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