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附子的研究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现代中药研究]

1.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用附子I号 (消旋去甲基乌药碱) 观察6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包括窦性心动过缓39例,窦房阻滞6例,交界区 心律3例,房室传导阻滞20例,其中属病窦综合征者44例,全部病例均以附子I号1支 (含2.5mg) 溶于 2ml注射用水中,加入5%—10%葡萄 糖100—1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自每分钟15-25μg开始,逐渐加大,至出现明显作用或副反应为止,最大滴速一般在每分钟30-60μg。结 果本品对部分病例传导系统有改善,全部病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窦性心动过缓治疗后平均增加心率24.6次/min,Ⅱ度窦房阻滞 平均增加心率18.5次/min,且用药后阻滞消失〔1〕。又用上药5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2周为1疗程。治疗14例,结果13例 中 (1例因反应停药未计入内,下同) 显效3例 (23%) ,改善7例 (54%) ,无效3例 (23%) ,总有效率77%。13例中原有胸闷、心悸、头昏、停搏 等症状者6例,用药后症状均改善,10例有护病例的心室率增加次数为12-52次/min,平均为24次/min;观察7例药效出现时间,最短 在治疗后即刻出现,最长在治疗后45分钟出现,其中在10分钟内出现者4例。观察4例药效作用持续时间为30分钟至8小时不等。用药后对 血压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根据临床及实验观察结果,附子I号能使病窦综合征者心率提高,窦房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病变改善或消 失。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现室性早搏并发症的出现。因此,附子I号目前可作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之一,而且具安全性〔2〕。

2.治疗病窦综合征 ①用附子注射液8—12g (每支2ml含生药附子4g) 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混合静滴,每日1次,2周为l疗程,共治疗病 窦综合征 16例,中医辨证均为虚证。结果胸闷14例中,明显改善13例 (92%) ;胸痛6例中,明显改善5例 (83%) ;心悸13例中,明显改善11 例 (84%) ;气急6例均明显改善 (100%) ;头晕15例中,明显改善12例 (80%) ;晕厥 5例均未再发 (100%) 。除上述自觉症状外,客观指标亦 有明显改善〔3〕。②以附子、党参、丹参三种注射治疗30例,方法为附子注射液4—8g,党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各16-32g,加于5%葡萄 糖注射液500ml中作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疗程,并与单用附子注射液治疗16例进行对照,结果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 改善。两组比较,联合应用可相辅相成,增强疗效〔4〕。

3.治疗感染性休克 用参附青 (人参、附子、青皮) 注射液治疗26例患者,其中11例使用参附青针剂,先將该药lOml加入25%葡萄糖20mL中静脉推注,待血压上升后,再用该药100—150ml加入5%葡萄糖 500ml中静脉滴注。15例使用参附针剂和青皮针剂,先將青皮针剂2ml加 入25%葡萄糖20ml中静脉推注,待血压上升后,用参附针剂lOOml加入5%葡萄糖 500ml中静滴,或同时加入青皮针剂20ml静滴。上述药 物在休克纠正后,即予停药,不需逐渐减量。结果显效11例,占42.3%;有效8例,占30.8%;无效7例,占26.9%;总有效率73. 1%,休克纠正最快4小时,平均27小时。治疗过程除用中药外,并使用抗生素及碳酸氢钠、氯化钾等〔5〕。

4.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参附注射液 (每支 2ml,每lml含人参0.1g,附子0.16g,丹参0,16g) 每次6-14ml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 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另服温阳通脉汤 (由附子、麻黄、桂枝、细辛、黄芪、当归、川芎、丹参、炙甘草组成) ,每日1剂, 水煎,早晚分服。观察治疗32例 (3例因故转院,共统计29例) 。其中临床治愈18例,占 62.07%,显效7例,占24.14%,有效3例,占 10.34%,无效1例,占3.45%〔6〕。

5.治疗胃下垂 熟附子12g,(先煎) ,炒白术10g,焦艾叶9g,小茴香5g。水煎,饭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50剂左右。治疗32例,结果 经钡餐造影观察,胃张力及蠕动除8例无改变外,余均有好转。胃小弯恢复正常者15例,胃大弯上升7cm者7例,5cm者8例,3cm者6例, 轻度上升者3例。半数以上病人腹胀消失,食欲增加。

6.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制附子10g,大黄10g。加开水400-600ml浸泡,过滤去渣,待降温至37-38℃时,保留灌肠10-15分钟,每日1次。10 日为一疗程。辅以饮食调节及对症处理。治疗12例,结果显效5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91.7%。附子18g,大黄18g,牡蛎36g.水煎灌 肠。配合一般疗法,治疗34例,结果30例缓解出院。 (5-6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170)

[文献参考]

〔1〕姜文卿,陶寿淇,李介鸣,《附子I号对缓慢性心率失常的作用初步临床观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0,8 (2) :95

〔2〕鲍延熙,徐济民,徐有秋,《附子I号对缓慢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希氏束电图研究其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机理》,上海医学, 1979,2 (12) :770

〔3〕朱伯卿,戴瑞鸿,胡胜龄,《附子治疗病态窦房节综合症的临床观察》,上海医学,1983,6 (9) :509

〔4〕朱伯卿,戴瑞鸿,王受益,《温阳益气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治疗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 (6) :13

〔5〕朱伯卿,戴瑞鸿,尤钰,《附子治疗虚证病窦综合征的疗效及机理探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 (4) :219

〔6〕王仰通,严复圭,张素清,《中医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32例临床分析》,陕西中医,1984,(3) :13



 · 下页:附子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