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
神屋《神农本草经》,龟壳《淮南子》,败龟甲《小品方》,败龟《日华子本草》,龟筒《本草衍义》,龟下甲 (朱丹溪) ,龟版 《本草纲目》,龟底甲《药品化义》,龟腹甲《医林纂要·药性》,拖泥板、元武版、坎版《药材学》,乌龟壳 (俗称) ,龟板 (俗 称) 。
[考证]
本品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南海池泽及湖水中。采无时。”《本草经集注》云:“此用水中神龟,长一 尺二寸者为善,..壳可入药。”《蜀本草》云:“江、河、湖水龟也。湖州、江州、交州者皆骨白而厚,其色分明。”《本草纲目》 云:“《神农本草经》龟甲止言水中者,而诸注始用神龟。然神龟难得,今人惟取水中常龟人药。”又日:“龟甲,古者上下甲皆用 之,至《日华》始用龟板,而后人遂主之矣。”由上述记载可知,自古以来,药用以水龟为主,上下甲皆可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典》规定以乌龟甲作为正品。
[药材来源]
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 的腹甲 (龟板) 及背甲 (龟壳) 。
[药材性状]
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8-20 cm,宽5-10 cm,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有三角形缺刻,两侧有甲桥,呈翼状斜向上方弯曲;外层由12块角块组成,黄棕色或棕色,有的具紫棕色放射状纹理,有光泽,内层由9块骨板锯齿状嵌接而成,黄白色。背甲略长于腹甲, 呈长椭圆形拱状,前部略窄于后部,外层有38块骨板,棕褐色或黑色;内层黄白色,有49块骨板组成。质坚硬;易自骨板锯齿缝处断 裂,断面外缘为牙白色,坚实,内为乳白色或肉红色,有孔隙。气微腥,味微咸。
[成品规格]
商品因加工不同有血板、烫板之分,均为统装,不分等级。以块大、完整、洁净无残肉者为佳,习惯认为血板质优。 [显微特征]
· 下页:龟甲中成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