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黄芪中成药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成药]

1.浓缩北芪片 黄芪膏粉270g,辅料适量。取黄芪膏粉加辅料适量,制粒,压制成1 000片,片心重0.34g,包糖衣。本品除去糖衣呈棕 色,味甜。取本品除去糖衣,研细,加甲醇提取,滤过,滤液加于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上,用40%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 残渣加水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水 (65: 35:10) 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喷以10%硫酸乙醇液,105℃烘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 的棕褐色斑点,再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功能补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用于气虚所致的倦怠乏 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脱肛,慢性肾炎,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等。口服,每次 4—6片,每日2-3次。 (《黑龙江省药 品标准》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

2.参芪膏 黄芪500g,党参500g。以上二味,加水煎煮3次,每次4小时,静置,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 (热测) 的清 膏,每100g清膏加炼蜜100g,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而微苦。功能滋补气血。用于体弱气 虚,四肢无力。口服,每次9g,每日2次。 (《安徽省药品标准》1987年;《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

3.北芪冲剂 黄芪流浸膏42g,蔗糖500g。取黄芪流浸膏与蔗糖粉,混合均匀,过筛制粒,干燥,分装,即得。每袋重20g。本品为淡黄 色颗粒;味甜。本品水溶液,滴在滤纸上,在紫外灯 (254nm) 下观察显绿色荧光。功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 悸,虚脱等证。开水冲服,每次20g,每日2次。 (《辽宁省药品标准》1987年)

4.黄芪浸膏溶液 黄芪1 000g。取黄芪粗粉,采用渗漉法,以25%乙醇为溶媒,加入溶媒量为8倍时,即停止渗漉,集取渗漉液,回收乙 醇,放冷滤过,取少许按总抽出物法测定含量后,用水调整至每lml含总抽出物200mg,加0.5%苯甲酸钠防腐,充分搅拌使溶解,静置3 —5日后,取上层液滤过,再行测定含量,即得。功能补气升阳,摄血,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用于痈疽溃烂日久不能收口,虚损羸瘦;妇女子宫出血过多,出虚汗等症。口服。每次2—5ml,每日2次。 (《中药制剂汇编》)

5.黄芪注射液 黄芪1 000g,吐温-80 10ml,苯甲醇10ml,注射用水适量。取切碎的黄芪煮提3次,滤过,浓缩液2次醇沉 (65%,85%) 并 冷藏,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调pH值至7.5,脱色,滤液加吐温-80及苯甲醇,用注射用水配成1 000ml,滤过,再调pH值至7.5,精滤, 灌封,灭菌,即得。每支2ml,每lml相当于原药材1g。本品为微黄色澄明液体。pH值6.5—7.5,与茚三酮反应呈紫色,纸层析应呈7个 氨基酸色斑。功能补益脾肺,益气升阳。用于病毒性肝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炎及肾 功能衰竭,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等。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2次。〔《湖南省药品标准》1982年;《中草药》 1980,2 (11) :62〕

6.芪枣冲剂 黄芪3 000g,红枣1 500g,茯苓 2 000g,鸡血藤膏330g。以上四味,取红枣煎煮1小时后,再与黄芪、茯苓煎煮3次,分别为2 小时、1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鸡血藤膏,搅匀,再加乙醇至一定量,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比 重约为1.24加入15 000g糖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分装成1 000袋,即得。每袋15g。本品为黄棕色颗粒,气香,味甜,微苦涩。本品 乙醇液加三氯化铁及铁氰化钾后显蓝色。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体虚,脏腑亏损所致的免疫能力下降等 症。开水冲服,每次15—30g,每日2次。 (《福建省药品标准》1984年)

7.北芪五加片 黄芪膏粉200g,刺五加浸膏50g。取刺五加浸膏温热,加入黄芪膏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1 000片, 每片重0.3g,包糖衣。片心呈棕色,味微苦。功能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 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 (《黑龙江省药品标准》1986年)

8.归芪丸 黄芪 (蜜炙) 750g,当归150g。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加炼蜜100— 11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本品 为棕黄色,气微香,味甜、微苦。显微特征: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细的斜向交错纹理。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 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较平截。功能补气生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不华,经期及产后出血过多所引起的血虚发热,头昏。口服。每次1 丸,每日2次。 (《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

9.补中益气丸 黄芪 (蜜炙) 200g,党参60g,甘草 (蜜炙) 100g,白术 (炒) 60g,当归60g,升麻60g,柴胡 60g,陈皮60g。以上八味,粉碎成 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药粉加炼蜜14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本品为棕黑色,味甜、辛。显微特征:纤维成束,壁厚,周围薄壁 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纤维成束或散离,细长,断头处常纵裂成帚状。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皱缩的薄壁组织中。有节联结 状乳汁管与侧面短的细胞连结成网状,内含细小颗粒状物。纤维成束,黄色,梭状,壁厚,孔沟明显,末端渐尖。树脂管碎片散在,分 泌块不规则,红棕色。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表面隐约可见极细的斜向交错纹理。功能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体倦乏力,食少,久泻,脱肛,子宫脱垂。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用温开水或生姜3片,大枣5枚煎水送服。 (《贵州省药品标 准》1983年;《辽宁省药品标准》1987年;《黑龙江省药品标准》1986年)

10.玉屏风口服液 黄芪600g,防风200g,白术 (炒) 200g,蔗糖400g。取防风切片,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馏液密闭备用。蒸馏后 的防风药渣与黄芪、白术加水煎煮2次,分别为1.5小时和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沉淀,上清液回收乙醇, 加水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另取蔗糖 400g制成糖浆,与上述药液合并,再加入挥发油水蒸馏液,调整总量至1 000ml,搅匀, 滤过,分装,灭菌。本品为棕红色至棕褐色液体,味甜,微苦涩。相对密度不低于1.16。功能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 风,面色咣白,体虚易感风邪者。口服,每次 10ml,每日3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江苏省药品标准》1985年)

11.玉屏风丸 黄芪330g,白术 (炒) 330g,防风 330g。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 165g,大枣165g分次加水煎煮,滤 过后浓缩煎液,用以泛丸,干燥,即得。本品为黄棕色水丸,气微香,味甘、微苦。功能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 寒。口服,每次6g,每日2-3次。 (《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

12.黄芪生脉饮 黄芪300g,党参200g,麦冬 200g,五味子200g,蔗糖200g,苯甲酸3g。以上四味药切片粉碎后,用水煎煮2次,第1次2 小时,第2次 1.5小时,药液合并,滤过,浓缩至400ml,加乙醇使含量达60%,静置24小时,滤过,药渣甩干滤清,合并滤液,回收乙 醇,浓缩至250ml,上清液滤过,加入糖、苯甲酸,加水至1 000ml。按每支10ml分装,灭菌。本品为淡棕色液体,气香,味甜、微酸, 相对密度为1.11以上。功能益气滋阴,养心补肺。用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江西省药品标准》 1983- 1989年)

13.黄芪建中丸 黄芪160g,肉桂160g,白芍 320g,甘草70g,大枣 (去核) 30g。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药粉加炼蜜 约15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本品为黄棕色大蜜丸;味甜,微辛。功能补气散寒,健胃止痛。用于中气不足,胃脘疼痛,畏寒腹痛, 身体衰弱。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黑龙江省药品标准》1986年)

14.升提冲剂 黄芪750g,党参600g,枸橘1 000g (或枳壳600g) ,白术600g,升麻250g。以上五味,枸橘 (或枳壳) 提挥发油后药渣与黄芪等四味药材加水煎煮,第1次3小时,第2次2小时,第3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冷却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 50%,静置沉 淀,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比重 1.2,得清膏。取清膏1份,加糖粉2份,糊精1份,制成颗粒,干燥,即得。每袋20g。本品为 棕色或淡棕色颗粒,味甜微苦。功能益气升阳。用于气虚下陷,劳伤虚损引起的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痔疮等。口服,每次1 袋,每日2次。 (《江苏省药品标准》1983年)



 · 下页:黄连治病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