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芥子的鉴别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药别名]

黄芥子,芥菜子,霜不老 (福建) ,青菜子 (四川) 。

[考证]

芥《名医别录》列为上品。陶弘景谓:“芥似菘而有毛,味辣,可生食及作菹。”苏恭谓:“芥有三种,..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 粱米,甚辛美,从西戎来。”《开宝本草》另立白芥。现药用有白芥子、黄芥子 (芥子) 两种。

[药材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 〔Brassica alba (L.) Boiss〕或芥Brassica juncea (L.) Czern. 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 子”,后者习称“黄芥子”。

[药材性状]

1、白芥子 种子圆球形,直径1-2.5mm。表面灰白色和黄白色,光滑,于放大镜下可见微细的网纹及一暗色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 开后内有子叶两片沿主脉处对折呈马鞍状,胚根折转藏于子叶间。无臭,味微辛辣。

2、黄芥子 种子近球形,直径1-1.8mm。表面黄色、棕黄色或红棕色,光滑,于放大镜下可见微细的网纹及一圆形淡棕色种脐。种皮 薄,子叶两片相叠,沿主脉处对折呈马鞍状,胚根折转藏于其间。气微,味辛辣。

[成品规格]

商品有白芥子和黄芥子两种,习惯多以白芥子入药,黄芥子多作调味食用。白芥子以粒大、饱满、色黄白、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特征]

1、白芥子种子横切面:表皮为1列粘液细胞,有粘液质纹理;下皮细胞2列,大小约相等:栅状细胞为1列高度约均等的厚壁细胞,内 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色素层细胞颓废,不含色素。内胚乳为1-2列类长方形细胞,含糊粉粒。子叶及胚根薄壁细胞含脂肪油滴及 糊粉粒。 白芥子粉末:深棕色。①种皮栅状细胞淡黄色。断面观细胞1列,高度较均等,径向14-28μm,切向7-17μm,外壁及侧壁中部以上 薄,侧壁下部及内壁增厚;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稍延长,垂周壁平直或细波状弯曲,厚2-3μm。②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稍径向 延长,遇水膨胀粘液质化,内切面壁由纤维素沉积形成径向棒状的纤维素柱隐约可见;表面观多角形或类多角形,脐状纤维素柱周围可 见粘液质纹理。③种皮下皮细胞多皱缩,细胞界限不甚清楚。④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油滴及灰色颗粒物;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滴。

2、 黄芥子粉末:黄棕色。①种皮栅状细胞淡黄色、黄棕色或橙红色。断面观细胞1列,径向17-46μm,切向7-22μm,外壁及侧壁 上端薄,稍弯曲,侧壁大部及内壁增厚,侧壁中部尤厚;表面观多角形、长多角形或类长方形,垂周壁平直,厚2-5μm。栅状细胞与 下皮细胞重叠,表面观可见多角形或类方形暗影,直径54-117μm。②种皮下皮细胞形大,断面观扁长圆形,外壁及侧壁皱缩,其下与 栅状细胞相接;外方的表皮细胞粘液化,观察不清。此外,有内胚乳细胞及子叶细胞。



 · 下页:降香治病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