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
杏核仁《本经》,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苦杏仁《临证指南》,杏梅仁《浙江中药手册》,杏仁,山杏仁,北杏。
[考证]
杏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名医别录》云:“生晋山川谷。”《本草图经》谓:“今处处有之。其实亦数种,黄而圆 者名金杏,相传云种出济南郡之分流山,彼人谓之汉帝杏,今近都多种之,熟最早。其扁而青黄者名木杏,味酢,不及金杏。杏子入药 今以东来者为胜,仍用家园种者,山杏不堪入药。”《本草纲目》曰:“诸杏,叶皆圆而有尖,二月开红花,亦有千叶者,不结 实。”综上所述,参考《本草图经》附图,可知古代药用杏仁来源于否属多种植物的种仁,并以家种杏的种仁为主,与今用药情况一 致。
[药材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或山杏P.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
[药材性状]
种子呈扁心形,长1-1.9 cm,宽0.8-1.5 cm,厚5-8 m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珠孔位于尖端,近尖端边缘有短线形种脐,钝圆一端 较肥厚,有椭圆形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线形种脊,自合点散出数条深棕色脉纹;种皮与胚乳薄,子叶2枚,肥厚,富油质,胚根介于子 叶的尖端部分。气微,与水共研可产生苯甲醛香气。
饮片性状:苦杏仁为扁心形,长1-1.9cm,宽0.8-1.5cm,厚0.5-0.8cm。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一端钝,肥厚,左右不对 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舍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婵苦杏仁形如苦杏 仁或分离为单瓣,无种皮。表面乳白色,气微,味苦。炒苦杏仁表面黄色,偶带焦斑,气微香,味苦。苦杏仁霜为黄白色粉末状,具有 特殊的气味。
[成品规格]
商品有魁杏仁 (又名白皮) ,府杏仁、京杏仁 (又名红皮) ,按大小肥瘦分为一、二、三等,以粒大、饱满、个完整为佳。以山东产 品为佳。
[显微特征]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1列,间有近圆形橙黄色石细胞,常单个或3-5个成群,突出表皮外,埋于表皮的部位有大的纹孔。表皮下 为多列薄壁细胞,有小形维管束。外胚乳为1列颓废细胞;内胚乳细胞1列,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子叶薄壁细胞亦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苦杏仁粉末:种皮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淡黄色或黄棕色,侧面观大多呈贝壳形、类圆形,底部较宽,层纹无或少见,孔沟甚 密,上部壁厚5-10μm,层纹明显,孔沟少;表面观呈类圆形、类多角形,纹孔大而密。
· 下页:苦杏仁中成药 |